驱马度潺湲,声从乱叶间。
高秋出远戍,落日满诸山。
寝殿金为室,长城玉作关。
垂衣先帝业,回首愧朝班。

【赏析】

《西山道中二首》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两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作者当时在京城任太常博士,因上书论王安石变法之过,被贬为颖州团练副使。这首诗就是他谪居颍川时所作,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之情。

“驱马度潺湲,声从乱叶间。”开篇两句写诗人驱马行进,听那山泉潺湲的声音,它从杂树丛中飘来,好像在诉说什么。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却有深意。诗人用“驱马”二字,将一个“行”字点出,说明是在秋天的傍晚,天色渐晚,而人仍在赶路,这就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忧郁和愁苦。

第二联“高秋出远戍,落日满诸山。”诗人由上句所描写的山泉之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自己像那些驻守在边关的士兵一样,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又联想到自己在朝廷中受到排挤,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屈居下位的境遇。因此,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无奈。

第三联“寝殿金为室,长城玉作关。”这两句话,诗人以金、玉为喻,描绘出宫殿的壮丽与富丽堂皇,同时也暗示出他的心境。他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却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安心。这可能是因为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让他无法接受,或者是因为身处高位的他反而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地位。

第四联“垂衣先帝业,回首愧朝班。”最后两句,诗人以垂衣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先帝事业的敬仰之情。同时,又以回首愧朝班来形容自己的羞愧之情。这两句虽然只是简单的描述和感慨,但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和痛苦。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泉之声、远戍、金殿、玉关等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先帝事业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