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燕京盛,兹看太惋然。
荒荒羁臈色,衮衮竞新烟。
忆语须同日,传觞有各天。
干戈竟何限,骨肉渐随缘。
【注释】
节物:节日。燕京:指唐代都城长安。兹:这里(指燕京)。太惋然:非常惋惜的样子。荒荒羁臈色:形容人或事物憔悴、颓废。衮衮竞新烟:形容车马往来,尘土飞腾。忆语:指过去的话语。须:一定要。传觞有各天:指分别时酒杯传到天上。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赏析】
《除夕》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同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首联“节物燕京盛,兹看太惋然”。描述了除夕夜的繁华景象,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繁华的惋惜之情。燕京作为当时的都城,在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诗人在这里却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忧伤。
颔联“荒荒羁臈色,衮衮竞新烟”。描绘了人们因为战争而憔悴不堪的神态以及车马往来,尘土飞扬的场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苦难。
颈联“忆语须同日,传觞有各天”。回忆了过去的话语,只能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才能听到;传觞(酒杯)送到天上,也代表着人们希望亲人能平安无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干戈竟何限,骨肉渐随缘”。指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无法估量的,而亲情却渐渐淡化。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同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