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决千秋事,还馀万死身。
避人应有惜,谈尔竟难真。
鸟雀同迷岁,荆榛可望春。
不知缧绁畔,谁与授书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五言。首句“已决千秋事”,写诗人对往事的了断;次句“还馀万死身”,写诗人对生死的超脱;第三句“避人应有惜”,写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末句“不知缧绁畔”,写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已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已决”即“已经决定”。《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此诗第一句就是从这一意思出发,以表明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决断与抉择。
第二句“还余万死身”,进一步写诗人对生命的态度。这里所说的“万死身”,并非指死亡本身,而是说诗人在面临生死关头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还余”即“还剩”;“万死身”即“用尽万死的躯壳”。“还余”一词,既表明诗人对生与死的坚定态度,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死关头大无畏精神。
“避人应有惜”,是第三句。诗人面对现实生活,不免产生一种悲凉之感。“避人”即“逃避世人”,“应惜”,即应该珍惜。这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诗人对世人的惋惜,其实不然。从字面上理解,“避人应有惜”一句的意思是:我躲避世人,应该珍惜自己。然而实际上,“避人”正是为了“应惜”。这一句,表面是说诗人逃避世俗、珍爱生命,实际上是说在生死关头,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苟且偷生。
第四句“谈尔竟难真”,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谈尔”即“谈何”;“竟”即到底;“难真”即难以真实。诗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追逐权势,而忽略了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人们在谈论世事时都感到很难达到真实的境地,但实际上诗人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真实意义。
第五句“鸟雀同迷岁”,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这里的“鸟雀”,指的是诗人自己和其他人。“同迷岁”即共同迷失于岁月之中。诗人以鸟儿的飞翔来比喻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第六句“荆榛可望春”,是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这里的“荆榛”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春”则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不知缧绁畔”,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这里的“缧绁”是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畔”则是指旁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一生的回顾和展望,表达了他对生活、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