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一掬泪,归洒大江湄。
天地藏身小,风尘厌世迟。
生宁如李志,死敢傍要离。
寒雨松楸夕,那堪读汝诗。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号博南山人)在晚年时所作的。杨升庵一生历经坎坷,曾三次入狱,后虽官复,但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此诗即作于他流放期间,通过写自己对前人诗句的感怀,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燕台一掬泪,归洒大江湄。
燕台:此处指代杨慎被贬的地方,也暗示其内心的苦楚和无奈。
一掬泪:形容泪水之多,表达了杨慎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归洒大江湄:意指泪水洒落在大江之畔,象征着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江河之中,希望借此洗去心中的尘埃。
天地藏身小,风尘厌世迟。
天地:指自然界,象征杨升庵所处的环境。
藏身小:意指在天地之间,自己的地位渺小,难以立足。
风尘厌世迟:意指在世俗纷扰的环境中,杨慎感到厌倦,不愿再沉溺其中。
生宁如李志,死敢傍要离。
李志: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以忠诚爱国而闻名。
要离: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义士,以刺杀庆忌而著称。
生宁如李志,死敢傍要离:意指在生时不愿苟且偷生,死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正义而死,体现了杨升庵坚定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道德理想。
寒雨松楸夕,那堪读汝诗。
寒雨:指冷雨,暗喻杨升庵此时的心境。
松楸:指的是墓前的松树和墓碑,常用来象征墓地或死亡。
那堪读汝诗:意指读起你的诗来让人感到心寒,因为诗歌中透露出的悲凉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杨升庵在逆境中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的“燕台一掬泪,归洒大江湄”两句,形象地表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凉;而“生宁如李志,死敢傍要离”两句,则展示了他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