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孤臣泪,知非九辨才。
天疑将日远,霜肯背春来。
肱在先应折,肠馀此际回。
莫教垂死骨,仍作不然灰。
病中书怀上御史院王大夫兼简郭考功
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一首反映作者在病中对朝廷官员和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古诗。
原文与译文对照解析:
自收孤臣泪,知非九辨才。
天疑将日远,霜肯背春来。
肱在先应折,肠馀此际回。
莫教垂死骨,仍作不然灰。
注释与赏析:
- 自收孤臣泪 - 此句表达了作者虽身患重病,但仍然忧国忧民的情怀。孤臣,意指身处困境的臣子,此处特指王大夫,表达对其深厚的敬意和同情。
- 知非九辨才 - 通过“九辨才”暗示自己并非真正的治国之才,而是因病暂时无法为国效力。九辨才,可能是指《离骚》中的屈原,被喻为具有超凡才智的人。
- 天疑将日远 - 这里用“天”暗指皇帝,表示皇帝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担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同夕阳西下般逐渐消逝。
- 霜肯背春来 - 霜,常用来比喻冷酷无情的政治环境或官场。这句话表明,即便是这样严酷的环境,也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肱在先应折 - “肱”即胳膊,“折”指折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疾病而身体日渐衰弱,如胳膊先于手肘折断一样。
- 肠馀此际回 - “肠馀”指剩余的食物或精力,“回”表示恢复、回归。此句表达尽管身体虚弱,但内心仍有余力思考国家大事,希望国家能够重回正轨。
- 莫教垂死骨 - “垂死”形容人即将死亡,“骨”指骨头。这里强调不应让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臣子变成无用之躯,即使生命垂危也要继续为国家奉献。
- 仍作不然灰 - “然”是形容词,“灰”指骨灰、尘土。这里用“不然灰”象征那些未能实现理想、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魂,他们虽然已经化为尘土,但仍然有价值,不应该被遗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疾病、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执着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精炼,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