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传毛公迹,不识毛公谁。
丹井久成没,白云无复期。
一僧酬对少,双屐厌归迟。
自昔牛羊地,多于鸾鹤时。

毛公坛

但传毛公迹,不识毛公谁。

丹井久成没,白云无复期。

一僧酬对少,双屐厌归迟。

自昔牛羊地,多于鸾鹤时。

译文:

毛公坛,只听说是毛公的遗迹,但是不知道毛公究竟是谁?

那口古井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上面的白云也消失不见了,再也无法看到它们了。

一个和尚在这里酬答对话很少,两个脚穿木屐的人回来的时间也变得很长。

自古以来这里都是牛马出没的地方,很少有飞鸟停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毛公坛。诗中的“毛公迹”指的是毛公的遗迹,诗人在诗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遗迹是具体指什么,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的墓地、庙宇或者其他遗迹。诗人通过对这片土地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现状的感叹。

首句“但传毛公迹”,诗人用了一个反问句式,表达了自己虽然知道毛公的存在,但是却不清楚他是谁。这个反问句式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好奇心,也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遗憾。

诗人通过描述“丹井久成没,白云无复期”,表达了对这个遗址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丹井”可能是指一口古老且有颜色的井,而“白云无复期”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荒凉景象。

第三句“一僧酬对少,双屐厌归迟”,描述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寂静。这里的僧人很少,而且他们回来的时间也变长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太过偏僻或者过于寂静,让僧人不愿意离开。

最后两句“自昔牛羊地,多于鸾鹤时”,则是对这个地方的一种讽刺。这里的“牛羊地”形象地描绘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放牧牛羊的地方,而现在却成了一片荒芜的土地,而“鸾鹤时”则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而现在却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土地。

整首诗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