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厌水宿,步屧不知疲。
山静泉声远,天空夕照迟。
松门入窈窕,石壁露参差。
欲语会心处,悠然支策时。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感情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为什么。此诗首联“孤舟厌水宿”,“厌”字表明了诗人对停泊在水边感到厌烦的情绪;颔联“步屧不知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颈联“山静泉声远,天空夕照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然物外的境界。尾联“欲语会心处,悠然支策时”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情不自禁地想要与友人共话心事,却只能悠然自得地拄着拐杖,任凭思绪飘荡。赏析:这首诗是写景抒怀的名篇,作者在洞庭湖畔泛舟赏景,心情舒畅,一路走来,他欣赏着沿途的美丽景色,也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热烈,富有哲理意味。
【答案】
示例:
(1)
孤舟厌水宿
①孤舟:孤独的船,形容诗人独自漂泊。②厌:厌烦,厌倦的意思。③水宿:停泊在水边的住宿,指停船住宿,表示诗人旅途劳顿,疲倦。
译文:
孤独的船只厌倦了停泊在水边住宿的生活。
(2)
步屧不知疲
①步屧:步行,行走。②不知:不感到。③疲:疲乏,困倦。④屧:用脚走路。⑤之:代词,指人或事物。⑥步屧不知疲:意思是说诗人不畏艰辛,勇于前行。(意思对即可)
译文:
徒步而行不觉疲惫。
(3)
山静泉声远
①山静:山静谧,安静。②泉声:泉水的声响。③远:遥远,远处的声音。④之:代名词,指人或事物。⑤山静泉声远:意思是说在静谧的山里听泉声,声音遥远。
译文:
山中静谧,泉声遥远。
(4)
天空夕照迟
①天空:指天上。②夕照:傍晚的阳光照射。③之:代词,指人或事物。④天空夕照迟:意思是说在傍晚的时候天边的夕阳渐渐落下,时间过得慢些,太阳下山晚些。
译文:
天色已晚,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渐次消失。(意思对即可)
(5)
松门入窈窕
①窈窕:深远的样子。②松门:松树做成的门,指山林。③之:代词,指人或事物。④松门入窈窕:意思是说进入深幽的山林,走进松树林中的小道。
译文:
我走进深深的山林,走进松树林中的小道。
(6)
石壁露参差
①石壁:指岩石形成的墙壁。②露:露出。③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④石壁露参差:意思是说岩石上石头参差不齐地露出来。
译文:
岩石上参差不齐的石头露了出来。
(7)
欲语会心处,悠然支策时
①欲语:想说,想表达出来。②会心:彼此心意相通。③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④支策:拄着拐杖。⑤支策时:拄着拐杖的时候,即在欣赏美景时。
译文:
我想和你谈一谈,可是我们彼此心意相合,就在这悠闲自在的时候,拄着拐杖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