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聊试勘,唯爱觉难论。
已自傍伦物,兼之有我根。
抟沙一以结,归路遂长昏。
是故双林叟,功成始报恩。

杂言十章

七情聊试勘,唯爱觉难论。

已自傍伦物,兼之有我根。

抟沙一以结,归路遂长昏。

是故双林叟,功成始报恩。

【注释】

“七情”:佛教认为人的喜、怒、忧、惧、爱、欲、恶为七情。此指人的七种感情。

“试勘”:试探。

“惟”:只,只有。

“傍”:依傍。

“伦物”:人世间的事物。

“我根”:我的根本。

“抟沙”:聚沙成团,比喻积累。

“归路”:归途,指人生道路。

“双林叟”:《楞严经》载,古印度双林树下有一位老人,他向弟子们讲说佛法,弟子们问他:“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说:“我是从东方来,要到西方去。”这里用“双林叟”比喻修行得道的人。

译文:七情在心头随意地试探着去体验,唯有喜爱之心难以说清楚。已经自己依傍了人世间的万物,同时还有着我自身的根源。把沙子聚拢在一起可以结成一团,人生的道路就这样迷蒙昏暗。所以双林叟,修得正果才来报答众生之恩。

赏析:这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第十章,诗人在这里继续阐述他的禅佛思想,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七情虽然纷乱繁杂,但只要能够静下心来,细细体察,就不难找到其中的乐趣,尤其是对那些美好的东西更是喜爱。既然人世间的万物都离不开人,那么人就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它们。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自己修炼的过程,认为只有在不断修炼中才能达到一种高境界。最后,诗人以双林叟为例,说明只有真正修得正果的人才能够报答众生之恩。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