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迹春泥少,谁来恼薜萝。
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
一字官堪薄,千秋仲孰多。
武陵花正发,归计莫蹉跎。
【译文】
龙司理官善得到量移之命,自徽州过访有赠得六首。
辙迹春泥少,谁来恼薜萝。
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
一字官堪薄,千秋仲孰多。
武陵花正发,归计莫蹉跎。
注释:
龙司理:指龙图学士,即龙图阁大学士(官名)。善得:得当,合适。量移:指官员因年老退休或死亡等事而调迁。自徽州:作者任徽州知州时曾自号“徽山居士”。过访:来访。
辙迹:车轮印,指车马行经的痕迹。春泥:春天的泥土湿润。薛萝:一种藤蔓植物,可编篱笆。恼:惹,招惹。
不嫌:不介意,不怕麻烦。诗社:文人聚会的地方。累:多,烦琐。仍:依旧,仍然。傍:靠近,依傍。
一字官堪薄:做一官就足够低微了。薄:低贱、微贱。千秋:一年中的时间。仲: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武陵:地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境内。花:指桃花,此处泛指春景。正发:盛开,开放。莫:不要。蹉跎:耽误,浪费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龙司理自徽过访而作。龙司理原任徽州知州,诗人曾自号“徽山居士”,与龙司理有过交往。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第一句:“辙迹春泥少,谁来恼薜萝。”诗人用“辙迹”比喻车轮印子,表示旅途劳顿;用“春泥”形容道路泥泞,表示旅途艰难。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相遇的情景。然而,诗人并没有因为这次相聚而感到高兴,反而担心朋友来访打扰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第二句:“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诗人以“诗社”自比,说自己虽然身居官场,但依然保持着文人雅士的风范,不会因为官场的繁琐而感到厌倦。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愿意为朋友的到来提供便利,陪伴朋友度过愉快的时光。
第三句:“一字官堪薄,千秋仲孰多。”诗人借用“一字官”来形容自己的官职低微,表示自己并不以此为傲。而将“千秋仲孰多”中的“仲”字换成“子”,则表示自己希望子孙能够继承家业,成为一代名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看法和态度。
第四句:“武陵花正发,归计莫蹉跎。”诗人以武陵地区的桃花盛开为例,表示时间宝贵,不可虚度。同时,他也提醒朋友要珍惜时光,不要因为短暂的相聚而耽误了回家的行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仕途的态度。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