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招提拥传初,北风吹尽故人裾。
燕京裘马安危外,蓟苑关河战伐馀。
闻道酒狂缘病减,也应诗态畏名除。
抽簪渐入山公计,中散翻惭有绝书。
【注释】
渔阳:郡名,治所在蓟县。子相:指李益。考功:官名,负责考核官吏的政绩。却寄:回寄。招提:梵语“摩诃池”的音译,即寺庙。传:传递。北风:代指战乱、兵戈。故人:老朋友。燕京:指今北京一带。裘马:指穿着貂皮衣,骑着骏马的显贵者。安危:指国家的安危。蓟苑:蓟城附近地区,这里泛指北方。关河:指潼关以西的黄河。酒狂:形容酒量极大或饮酒无度。病减:疾病减轻。应:应该。诗态:指诗歌的风格和情调。畏名:怕出名。抽簪:拔取簪子。山公:东晋王导,曾任中书令,后称有道之士为“山人”。中散:东晋谢安,曾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后称有才能的人为“中郎”、“中散”。翻惭:反觉惭愧。绝书:指书信绝迹,不再通信。
【赏析】
《渔阳道中有怀子相考功》,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景,渲染了当时战乱的紧张气氛;后六句写人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而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意境苍茫悲壮。
开头两句“回首招提拥传初,北风吹尽故人裾”,写的是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招提寺(佛教寺庙)里相聚的情景。“回首招提”,“故人”,点出地点和人物。招提寺是佛徒集会的地方,诗人与友人在这里相聚,可见他们之间友情之深厚。“拥传初”三字用得十分巧妙,不仅写出了招提寺建筑的宏伟壮丽,还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北风吹尽故人裾”,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战乱纷扰的社会环境。
接下来两句“燕京裘马安危外,蓟苑关河战伐馀”,诗人把视线移向京城,描写了当时国家政治形势。“燕京”,指今天的北京一带。“裘马”,指穿着貂皮衣服、骑骏马的贵族们,也指达官贵人。“安危”,指国家的安危。“关河”,指潼关以西的黄河。“战伐馀”,指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写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来烘托出战乱带来的影响及诗人对这种变化的关注。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闻道酒狂缘病减,也应诗态畏名除”,诗人听说朋友因为生病而减少了酒量,同时也担心他因害怕名声而改变他的诗性。“酒狂”、“诗态”都是对友人性格特征的描述,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他的朋友,既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又透露出了他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抽簪渐入山公计,中散翻惭有绝书。”这句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词。“山公”,指东晋王导,曾任中书令,后世称有道之士为“山人”。王导曾拔出簪子,表示要隐居山林。“中散”,指东晋谢安,曾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后来被人们称为“中郎”、“中散”。谢安曾在信中提到他的侄子谢尚,并说如果谢尚能够像他一样有才能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写信来邀请他做客。诗人通过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而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意境苍茫悲壮。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具有时代背景的历史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