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尘使者回,片虹秋色故人来。
高歌骤立荆卿发,万事都深阮籍杯。
闻道江湖新逐客,却论天地故怜才。
夸君并马邢襄道,彩笔参差太麓开。

【注】1.大漠:指边塞。2.荆卿:即荆轲。3.阮籍:晋代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4.邢襄道:指邢襄县道,即邢襄道。5.太麓开:指太山的南麓,是道教名山之一。

赏析:诗人在边塞大漠风尘中归来,夜宿城西,遇子相而作此诗。

首联写归途所见,写景兼抒情。大漠风尘使者回,片虹秋色故人来。大漠风尘,写归途所见。大漠,边塞之地,多大风沙,风尘滚滚,故称大漠。“使者回”,谓归途中遇到一个使者。“片虹”,谓夕阳斜照,晚霞像一片彩云。“秋色”,谓傍晚的景色。“故人来”,说这位使者是老朋友,来接自己。这一句,既点明“归途所见”,又点明归途中遇到的是一位旧相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次北征的目的在于结交友人,并非出于征战目的。“风尘”、“使者”、“故人”,三词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边塞归人的图画:身经百战归来,正逢旧日朋友。这种重逢的情景,自然使人产生亲切感和满足感。

颔联抒写作者与友人相聚之喜。高歌骤立荆卿发,万事都深阮籍杯。“高歌”二句,承上文“故人来”,言两人相聚,欢声笑语,歌声不绝于耳,荆轲慷慨悲歌,阮籍嗜酒如命等,都是他们共同的爱好。“荆卿”,战国时燕国刺客荆轲。“阮籍杯”,典出《世说新语》:“阮步兵(籍)为青州刺史,道经泰山梁父,将过王焕宗(琳),先期通告。有顷,阮至门下,闻汽车音,大笑曰:‘此非阮籍之声邪?’‘乃是,’其人曰:‘唯有一趣(趣,同趣)耳。’”阮籍嗜酒,常以酒解忧,故称酒器为“阮籍杯”。这两句说:与旧友欢聚,畅谈天下大事,不觉已喝得醉意朦胧。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叙事,情事交融,浑然一体。

颈联论友情,重友谊。闻道江湖新逐客,却论天地故怜才。“闻道”,听到消息说。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称王,不久因叛徒叛徒杀害而失败。后人便把投笔从戎、投身行伍的人称作“逐客”,这里借指投笔从戎的士兵。“江湖”,泛指各地水陆交通要道。“新逐客”即指刚入伍的新战士。这两句说:听说你刚从军营来到,我不禁为你感到惋惜。“却论天地故怜才”,意思是说:我们虽然身处江湖之中,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对天下人才寄予厚望。“怜才”,怜惜有才能的人。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士兵投笔从戎的同情,又抒发了他对天下人才的关怀之情。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士兵生活的关切。

尾联赞友情,重交友。夸君并马邢襄道,彩笔参差太麓开。“并马”,指并肩而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时,廉颇为相国,颇用齐人……”这两句说:请你骑着马与我一同走一趟吧(邢襄道)。“参差”,长短不齐,这里比喻文笔的参差不齐。“太麓”,指太山南麓的一座小山。这两句说:请用你的笔墨为我描绘一下那美丽的景色吧!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意境优美。

全诗四联八句,结构紧密,层次分明而又错综变幻;内容上既有写景,又有叙事;语言上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夹叙夹议。通篇情景交融,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