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疏林黄鸟声,此身虽卧梦还惊。
才名未了浮生事,踪迹空关异代情。
天阔冥鸿双倦色,途穷老骥一悲鸣。
艖符拟趁江梅水,可待莼鲈唤步兵。

王世贞的《午卧·亭午疏林黄鸟声》,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思的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午时小憩的情景,以及在这片刻宁静中的遐想和感慨。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亭午疏林黄鸟声: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中午时分,诗人独自躺在亭子的一角,耳边回荡着疏林间黄鸟清脆的声音。这里,“亭午”指的是正午时分,而“疏林黄鸟声”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2. 此身虽卧梦还惊:虽然身体已经躺下休息,但诗人的内心仍旧如被惊醒般难以平静。这不仅表达了一种生理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紧张和不安。

  3. 才名未了浮生事: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虽然拥有才华(“才名”),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仍然让他感到困扰和不安(“浮生事”)。

  4. 踪迹空关异代情:诗人感叹自己的足迹和经历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空关”)。这种对比强调了个人经历与历史的宏大背景之间的差异。

  5. 天阔冥鸿双倦色:诗人想象一只疲惫的老鹰(“冥鸿”)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其身影显得疲惫不堪(“双倦色”)。这既是一种视觉上的描写,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疲倦或寻求。

  6. 途穷老骥一悲鸣:这里的“穷途”意味着没有出路或困境,而“老骥”则指年迈的千里马,常用来比喻有志之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壮志未酬的哀愁(“悲鸣”)。

  7. 艖符拟趁江梅水:诗人计划乘船沿江而上,寻找一处可以暂时停留的地方,享受片刻安宁。这里的“艖”(古代船只)和“江梅水”都是富有画面感的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景。

  8. 可待莼鲈唤步兵:最后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期待——等待像吴地(今江苏苏州)的莼菜和鲈鱼那样美味的食物,以此来慰藉他的心灵(“召唤步兵”可能是指苏轼的典故,苏轼曾自号“东坡居士”)。

王世贞的《午卧·亭午疏林黄鸟声》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之旅。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