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衫抛后鬓全鬒,六见桃花源水春。
题笔不为绵上语,灌园偏忆汉阴人。
行藏盛世难论迹,离合中年总爱身。
若问宦情何所道,苔衣生戟耳生轮。
明辅方伯走使驰书数千里询我汉上盛言新筑不减祗园然颇以索居为叹聊成二律奉赠因抒鄙怀
紫衫抛后鬓全鬒,六见桃花源水春。
题笔不为绵上语,灌园偏忆汉阴人。
行藏盛世难论迹,离合中年总爱身。
若问宦情何所道,苔衣生戟耳生轮。
注释:
紫衫抛后鬓全鬒(鬒:黑发的意思), 六见桃花源水春(六次见到桃花源里的春天)。
题笔不为绵上语(绵上:形容软和的泥土。), 灌园偏忆汉阴人(灌园:耕种田园。汉阴:指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张良,汉阴是其封地)。
行藏盛世难论迹(行藏:行为操守。),离合中年总爱身(中年:指四十岁左右的年龄。总:总是。爱身:爱惜自己的生命)。
若问宦情何所道(宦情:指做官的志向和情感。),苔衣生戟耳生轮(苔衣:苔藓附着在物体表面。戟耳、耳轮:古代乐器上的装饰物,形状像戟,这里用来形容苔藓附着的样子,生:长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无奈。首联“紫衫抛后鬓全鬒,六见桃花源水春”,描绘了自己年老色衰、鬓发斑白的形象,以及再次回到桃花源时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颔联“题笔不为绵上语,灌园偏忆汉阴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盛世,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无助,怀念起曾经的朋友张良。颈联“行藏盛世难论迹,离合中年总爱身”,反映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看法,认为即使身处盛世,也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而对于那些能够珍惜自己生命的中年人来说,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尾联“若问宦情何所道,苔衣生戟耳生轮”,则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心境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无奈,以及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和感慨,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