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倦马出蓝关,怪尔烟霞满客颜。
见踏青鞋寻胜去,高从白帝问真还。
毫端彩自金天掌,眉际寒分玉女鬟。
幸是茅龙元有二,若为相引离人间。

【注释】舍弟:兄弟中的排行较小的弟弟。敬美:《新唐书·文苑传》说,杜甫有弟名立德、立言,而《杜工部集》中无《与立德、立言绝交书》,故以“敬美”为是。蓝关:在今陕西商县东,是古代进入长安的交通要道,杜甫有《自蓝田至华阳入蜀过剑门》诗。秦:古国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郧:汉水上游一带。登华:登华山。有作:写这首诗时正在登华山途中。

【赏析】此诗当作于公元759年(天宝八年)秋天,诗人由蓝田到华州(即华阴),然后从蓝田经商洛山南边的蓝桥驿到长安,又从长安出发,经蓝田北边的蓝关,到华山游览。此时他已五十七岁。杜甫一生游历四方,对各地山水风光多有题咏,但很少像本诗这样集中地描写华山的雄伟秀丽和它那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一开头两句,先写自己骑着疲倦的马出关后,一路见到的是满眼的青山绿水和烟雾弥漫的景象,这既是实景,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激愤。

第三句写自己来到华山脚下看到的情景:穿着青鞋踏着山路兴致勃勃地去观赏华山的美景。第四句写登上山顶后所见之景:高高的山峰直插云霄,好像从天上来的白帝一样向人们发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这是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华山的高峻巍峨。

接着写自己登山时所见景色,山色青翠欲滴,山上的云气缭绕,山下的泉水潺潺流动。

末二句写自己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只见华山的峰顶云雾飘渺,山崖峭拔,如同玉女头上的发髻。而自己却像茅龙一样,身居人间,不能自由飞升而去。

全诗四句都是写山,但每一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唐诗纪事》说:“公于山,则烟霞为神,草木为精;于水,则烟波浩渺;于人,则高逸清远。”可见本诗的主旨在于写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