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苜蓿广文多,忽作潘家花满柯。
久矣上书新礼乐,可能为政倦弦歌。
丹砂不必寻勾漏,桂酒还闻近博罗。
自是君身有仙骨,双凫非远问明河。
王司训超拜和平令赋此送之
萧萧苜蓿广文多,忽作潘家花满柯。
久矣上书新礼乐,可能为政倦弦歌。
丹砂不必寻勾漏,桂酒还闻近博罗。
自是君身有仙骨,双凫非远问明河。
注释:
- 萧萧苜蓿(mùsù mǎ):指苜蓿地,即种植苜蓿之地。
- 潘家:(pān jiā)指东汉人潘岳,因娶于金谷宴而知名,后人以潘家代指金谷园。
- 潘家花:即潘岳花,比喻美好的女子。
- 勾漏(gōu lòu):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东海之中,传说中出产丹砂(一种矿物颜料)。
- 桂酒(guì jiǔ):一种用桂花酿成的酒。
- 博罗(bó luó):地名,今广东罗定县一带。
- 双凫(fú):双飞的野鸭。
- 明河:明亮的银河,古人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愿望或前程。
赏析:
这首诗是为一位即将出任和平令的人所写的送别之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兴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
首句“萧萧苜蓿广文多”,描绘了广文地区辽阔的苜蓿地,以及那里盛开的潘家花。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广文地区的繁荣景象,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的征途,如同潘家的花一样美丽绽放。
“久矣上书新礼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在官场上的期待。诗人希望他能够继续致力于新礼乐的改革事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句“可能为政倦弦歌”,则揭示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人担忧朋友在治理政事的过程中会感到厌倦,从而忽略了音乐之美。这里的“弦歌”象征着官场中的歌舞升平,而“倦”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担忧。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丹砂和桂酒的意象来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丹砂不必寻勾漏”,意味着朋友无需过于追求名利,只需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即可。而“桂酒还闻近博罗”,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远方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期望。
最后两句“自是君身有仙骨,双凫非远问明河”,则是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诗人认为朋友天生具有仙人般的气质,就像双凫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而“明河”则象征着美好的前程和未来。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真诚祝愿,又有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