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吏江头黯尽还,依然真气向函关。
自来河内无如寇,又道征西只一班。
露冕再行三辅雨,除书虚摄九华山。
只愁沙塞黄尘色,渐入麒麟画里颜。
【注释】
候吏:候官,古代指地方官署的官吏。江头:泛指南方江河边,此处借指长安(今西安)。黯尽:形容心情黯淡。真气:真气,这里指朝廷中正派人物。函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寇恂(xù):东汉初年名将,以善用兵著称。征西:指征伐西羌。班:行列,队伍。露冕:即“露布”。三辅:汉代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为长安附近地区。除书:委任状或任命书。虚:空。九华山:山名,在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北。麒麟阁:汉宣帝时,功臣霍光立石画功,立石画于未央宫的麒麟殿上以示纪念。颜:脸面。
【赏析】
此诗作于张助任陕西按察开府后,诗人听到张助仍被留在陕西,遂赋此诗寄之。全诗八句,每四句一韵。开头两句写诗人听说张助仍然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接着四句写诗人对张助的关心,并劝勉他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最后六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张助前途的关切。
张助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张籍、韩愈、王建等人都是好友。张籍曾称赞他的《幽州馆》诗“妙绝一时”,可见其诗才出众。这首诗就是作者闻知张助仍在陕地任职,而作此赠别的佳作。
“候吏”二句,言候官江头黯然归去,依然保持那真气。“依然”,犹“依旧”。这两句是说,我虽已离开长安来到江头,但我的心依然如故,保持着正气。“自来”,犹言从古以来。这一句承前启后,既点出自己的归途,又照应题目中的“自陝西参议迁按察开府”,表明自己此次离长安赴陕西任按察开府的缘由。“河内无如寇”,是说自己在河内一带没有寇恂那样的人才。“寇恂”,字子翼,东汉初年名将,因功封颍川侯,以善战闻名。这一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又道”,犹言“又说”。“征西只一班”,是说征伐西羌只有寇恂那样的人才。“征西”,指讨伐西羌的战争。“班”,同“班”。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这两句是说,在河内一带没有人可与寇恂相比,而在征伐西羌方面也只有寇恂这样的人才了。
“露冕”三句,言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露冕”,即“露布”,古代的一种宣告文书。这里指委任状或任命书。“行”,行走。“三辅: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露冕”,即“露布”,古代的一种宣告文书。这几句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这几句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这几句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这几句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这几句意思是:诗人听说张助仍被留在陕西,而感到怅惘,并劝慰张助要像当年寇恂一样,有真气和才干。
“只愁”二句,言诗人担心沙塞黄尘之色逐渐进入麒麟阁而玷污了颜面。“沙塞黄尘色”,指沙漠的黄沙飞扬。这两句意思是:我担忧沙塞黄尘之色逐渐进入麒麟阁而玷污了我的脸面。“渐入”者,逐渐进入也,这里是说逐渐进入到麒麟阁。“麒麟阁”,在长安城北,原为汉武帝藏放功臣画像的地方。这里泛指京城附近的名胜之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担忧沙塞黄尘之色逐渐进入麒麟阁而玷污了我的脸面。
【译文】
等待公仆的江头已经黯然离去,你依然保存着那股正气向函关而去。自古以来河内地区没有一个像寇恂那样的人材,你又怎么能够成为征西将军呢?在露冕下行走的三辅大地,雨滴纷纷而下,你的任命书只是徒劳地悬挂在九华山上。只是忧虑沙塞上的黄尘色彩逐渐染黑了麒麟阁,渐渐进入你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