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公祠畔水曾流,枫冷红飞建业舟。
一出不教猿鹤怨,千秋重睹凤凰游。
清曹总是阿兰若,净行依然老比丘。
见说护持功业就,灵山佛会未曾收。

【注释】

言公祠畔水曾流:言公祠堂旁边,曾经流过江水。

枫冷红飞建业舟:枫树的叶子在寒风中已经变冷了,红色的叶子像蝴蝶一样飘舞起来。

一出不教猿鹤怨:一旦离开这里,就不会再有猿猴和鹤的悲哀了。

千秋重睹凤凰游:千秋之后,再次看到凤凰飞翔。

清曹总是阿兰若:清静的官署如同阿兰若山一样清净。

净行依然老比丘:修行清净的行者,仍然是那老僧比丘。

见说护持功业就:听说他的护持功德已经圆满。

灵山佛会未曾收:灵山佛会从来没有关闭。

【赏析】

此诗为陈寅恪应唐宣宗之请所作的《题大通法师真赞》。陈寅恪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兼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其学术抱负,因此对官场生活颇有微词。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官场生活的一种写照。

首联“言公祠畔水曾流,枫冷红飞建业舟”。陈寅恪曾在南京任职多年,对于南京的山川景物自然非常熟悉。这两句诗就是以南京的山水为背景来描绘陈寅恪的生活状态。在这里,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平淡与他对官场的不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颔联“一出不教猿鹤怨,千秋重睹凤凰游”。这句诗的意思是,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不会再有猿猴和鹤的悲哀了;千秋之后的今天,还能看到凤凰在天上自由翱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当自己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与凤凰一同飞翔。

颈联“清曹总是阿兰若,净行依然老比丘”。这里的“阿兰若”是指佛教中的阿兰若处,意为清静的地方。诗人用这一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心境。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的忙碌和奔波就像一只在阿兰若山中修行的老比丘一样,虽然外表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见说护持功业就,灵山佛会未曾收”。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他的护持功德已经圆满,但是灵山佛会从来没有关闭。诗人通过这句话来表达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法的虔诚。他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在追求佛法的精神境界,希望能够通过修行来达到心灵的解脱。然而,他也明白,真正的佛法并不是一种形式或仪式,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觉悟。因此,他虽然一直在追求佛法,但并没有放弃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参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既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