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频年尚属人,于今不出始由身。
留将顶相称居士,洗却头衔字道民。
一锸随身那讳死,三餐度口不缘贫。
寄声无限同盟者,苦海中间学问津。
有感
出处频年尚属人,于今不出始由身。
留将顶相称居士,洗却头衔字道民。
一锸随身那讳死,三餐度口不缘贫。
寄声无限同盟者,苦海中间学问津。
注释:出处:指仕途或出家。频年:连年。犹言多年。尚属人:还属于人。犹言仍属人。于今:到现在。不出:不出来任职或做官。始:才。由身:由我自身。留将顶相称居士:意思是说,我戴的帽子正好符合居士的身份。顶相:这里指帽沿。称:匹配、相称。洗却:洗掉。头衔:官职的名称。字道民:以字号为名的人。一锸随身:一把锹随身携带在身边。那讳死:哪里忌讳死亡。那,何止,哪里。三餐度口:每天吃的是三餐饭。不缘贫:不因为贫穷而放弃。寄声:托情意。无限同盟者: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苦海中间:指人生道路充满艰难困苦。苦海:比喻人生路途的艰难困苦。中间:中间的道路。学问津:指求知的途径。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时年赵方在临川任县尉。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联“出处频年尚属人,于今不出始由身。”意思是说,我这些年一直在仕途上奔波,直到现在才出来,这都是由我自己决定的。这里的“出处”指的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选择,包括出仕和隐退两个方面。“频年”表示连续多年的时间,“尚属人”则表示仍然属于人类范畴,还没有完全脱离社会。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困惑。
颔联“留将顶相称居士,洗却头衔字道民。”意为,我将戴上这个适合我的帽子,作为居士的身份来生活;我也将摆脱那些虚名和头衔,做一个真正的道教徒。这里的“顶相”指的是帽子的样式,“居士”指的是佛教徒,即居士身份。“洗却”意味着去除、摆脱,“头衔”则是指官职的名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的思想。
颈联“一锸随身那讳死,三餐度口不缘贫。”意为,我随身携带着工具,随时准备去挖井找水;我也过着朴素的生活,不需要依赖他人的施舍。这里的“锸”是一种农具,“度口”则是指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需求。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勤劳朴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寄声无限同盟者,苦海中间学问津。”意为,我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支持;我也在苦海中寻找着学问的真谛,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出路。这里的“同盟者”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苦海”则是指人生的困境和痛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困境的勇敢面对和克服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知识的珍视。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也展示了他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精神风貌;既体现了他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也描绘了他与朋友共同面对困难、追求学问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