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邸王孙取次开,凤台西去有歌台。
池从汉苑天潢借,岭载齐宫碣石来。
倦鸟似惊茵上舞,残花偏爱掌中杯。
不知欢极髡难醉,翻恨城高暝易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宴席景象。
首句“同乡诸君宴朱王孙同春园”,描述了一群同乡朋友在春天的宴会上相聚的情景。朱王孙是指朱门贵族的子弟,同春园则是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地方。这句诗通过“同乡”和“朱王孙”这两个关键词,揭示了宴会的社交性质和贵族身份。
接下来的句子“朱邸王孙取次开,凤台西去有歌台。”,描绘了宴会现场的景象。这里的“取次”意味着随意、自由,反映了宴会的轻松氛围。凤台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这里指的是宴会场地。歌台则是唱歌的地方,暗示了宴会中可能会有歌舞表演。
第三句“池从汉苑天潢借,岭载齐宫碣石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这里的“汉苑”和“齐宫”分别代表着汉代和齐国的皇家园林,而“天潢”和“碣石”则代表了皇家的水源和山景。这些词汇都暗示了宴会的豪华和庄重。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地点的喜爱和赞美。
第四句“倦鸟似惊茵上舞,残花偏爱掌中杯。”,描绘了宴会中的生动场景。这里的“倦鸟”、“茵上舞”和“残花”、“掌中杯”都是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宴会气氛的喜爱和赞赏。
最后一句“不知欢极髡难醉,翻恨城高暝易催。”,表达了诗人对宴会结束时的感受。这里的“欢极”和“髡难醉”都是形容宴会中人们的喜悦和沉醉的状态。而“城高暝易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结束的无奈和感慨。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宴会结束时刻的留恋和不舍。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优雅、庄重而又不失欢快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宴会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