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自是岷峨英,四始究极八法精。
𠹖然授以白团扇,顾我要写金陵行。
分无名笔嗣子敬,可有秀句酬阴铿。
尚有宠光置怀袖,或使清风习习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创造性。首先读懂全诗,把握其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内容和手法,最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赏析即可。“阴公”是唐大司马李德裕的号,他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所以人们称他作“阴府”;“出扇索书近作污”指李德裕在被贬谪时,曾向人索要纸笔写诗,但写的却是一些表现自己遭难的诗句。《博笑》是一首五言绝句,首联点明写作背景和目的,“尚书自是岷峨英”,意谓诗人自认为像岷山峨眉那样的英才;“四始究极八法精”,意谓《诗经》《尚书》等经书的精髓都在其中;“𠹖然授以白团扇”,意思是说李德裕把一把白色的团扇给了诗人;“顾我还写金陵行”意为说李德裕让我写一首金陵行的诗;“分无名笔嗣子敬”,意为让诗人继承孔子弟子颜回“好学乐道”的精神,继承孔门弟子孟轲“浩然之气”的精神,继承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可有秀句酬阴铿”,意为诗人希望写出能够与阴铿的诗相媲美的句子;“尚有宠光置怀袖”,意为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重用;“或使清风习习生”,意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开来。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后所作。诗人在被贬岭南途中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叹,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命运悲剧。诗的前两联主要抒发了诗人因直言犯上而遭贬谪的悲愤。首联中,“阴府”二字表明了诗人被贬岭南的缘由——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到岭南。诗人在这里以阴府自比,既表明了自己敢于直谏的性格,又流露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颔联中,诗人将《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中的精髓概括得淋漓尽致,这既是对朝廷中许多奸臣小人的有力抨击,也是对自己被贬的无奈之举的辩解。颈联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孔子弟子颜回、孟子、屈原等人,希望借此获得朝廷的信任和赏识。尾联中,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重用、流传千古,也希望能够激励后世文人为国尽忠报效国家。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40个字,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答案】
(1)译文:大司马李德裕出扇索我近作的污痕之后的诗,我又写了一首博笑的诗句。尚书是我自己,岷峨英豪是我的家国情怀,《诗经》《尚书》等经书中的精髓都包括在内。
(2)注释:①阴府:指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马。②尚书自是岷峨英:指李德裕具有杰出的才能。③八法:指《诗经》《尚书》中的八种文体。④博笑:博喻宽宏大量。⑤分无名笔嗣子敬;可有秀句酬阴铿:分,分派;嗣子敬,指继承孔子弟子颜回“好学乐道”的精神;“阴铿”是南朝梁诗人阴铿的字;可有秀句,指希望写出能与阴铿的诗相媲美的诗句。⑥尚有宠光置怀袖,或使清风习习生:还有受到宠爱的光芒在胸襟怀抱里,或者使得清风吹拂。⑦清风习习生:指希望作品能够传播开来。⑧阴府:指被贬为崖州司马。
赏析:这首诗是李德裕被贬岭南途中所做的诗作。李德裕是唐代后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舞台上曾经有过辉煌的表现,但由于他的直言敢谏得罪了许多权臣,最终导致他被贬岭南。这首诗就是在他被贬期间写下的。前两联主要抒发了诗人因直言犯上而遭贬谪的悲愤。首联中,“阴府”二字表明了诗人被贬岭南的缘由——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到岭南。诗人在这里以阴府自比,既表明了自己敢于直谏的性格,又流露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皇帝的怨恨之情。颔联中,诗人将《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中的精髓概括得淋漓尽致,这既是对朝廷中许多奸臣小人的有力抨击,也是对自己被贬的无奈之举的辩解。颈联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孔子弟子颜回、孟子、屈原等人,希望借此获得朝廷的信任和赏识。尾联中,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重用、流传千古,也希望能够激励后世文人为国尽忠报效国家。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40个字,但它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