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前后表何因,袁盎名僧芹尚神。
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
【注释】
戏题芹尚祠:即“戏题袁盎祠”。袁盎,西汉人,以直谏著称。此处指作者的偶像,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志向。
不知前后表何因,袁盎名僧芹尚神:袁盎,汉文帝时人,曾为吴王太子洗马,后被文帝任用,多次直言劝谏。“前后”,指前后两代人。“表”,这里指奏疏、上章等。“袁盎”与“芹尚”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但作者把他们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对前人十分敬仰,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够激励当代人。
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袁盎死后,文帝曾派使者持节吊唁,并赐金百斤、中牢一头、杂彩五百匹。后来有人上书告发使者,文帝大怒,派人去追拿使者,使者害怕了,就逃到梁国藏了起来。文帝又下令把梁国的许多官员都抓起来治罪,梁国因此大乱。这件事在汉朝传为笑柄。“佛门”,佛教徒聚居的地方;“忏悔”,悔过自新的意思。“京洛”,洛阳一带。“谗臣”,指梁王刘武。刘武是文帝的儿子,封梁王。他因为母亲窦太后的宠幸,被封为诸侯王。窦太后死后,他不听朝廷的劝告,继续骄横跋扈。文帝几次要杀掉他,但都被他的亲戚和大臣们阻止了。后来文帝想找个借口杀他,就先派人去梁国抓他的儿子,把他吓得逃到长安。文帝于是决定亲自动手,派人去找他,但已经找不到了。所以诗说:“翻恨佛门开忏悔,到来京洛有谗臣。”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监察御史时。诗人借袁盎的故事讽刺当时朝廷中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表达了自己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和信念。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