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双足畏红尘,那便菰芦老此身。
见说医无闾顶色,待君新句斗嶙峋。

【注释】:

王山人:即王令,宋代诗人,字逢原。父王畴(chén):曾任中丞(古代官名)。锡山,在今江苏无锡市。稚登:陈尧佐,宋太宗宰相。为叙:指《出塞》。艰:困苦。涕泗:眼泪和鼻涕。医无闾(wúlí):传说中的山名,在今山东济南市北。嶙峋(línxūn):形容山峰高耸。

【赏析】:

王令与陈尧佐同游太湖,陈因故辞去,王作四绝句赠别,并自赋诗相酬。

王诗起句“纵然双足畏红尘”,写自己不愿入仕途的苦衷。“那便菰芦老此身”是说既然不入仕途,那么就隐居于山水之间,过清贫的生活。“见说医无闾顶色,待君新句斗嶙峋。”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愿仕途,但听说陈尧佐有好文章,所以期待着陈尧佐的新诗,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王令既不愿做官,又渴望得到陈尧佐赏识的复杂感情。

陈诗开头“道经锡山诣陈稚登言别”,表明他来时的目的。“言别”二字点明此次分别的原因,即陈尧佐因病而辞。“为叙出塞之艰”,是说陈尧佐因患重病而不得不离开朝廷去边镇。“涕泗不已”是说他临行之时,不禁悲从中来,流下泪来。这两句写出了陈尧佐的离愁别绪,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

王令在《答陈尧佐》一诗中写道:“平生不入仕途,岂欲为公羞?……我亦何心惜,君归且休休。”表达了他对陈尧佐的敬爱和对仕途的厌恶。王令在这首诗中也表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他写道:“纵然双足畏红尘,那便菰芦老此身。”“医无闾顶色,待君新句斗嶙峋。”“不为功名久滞留,肯随尘土到人间?”这些诗句都是表达王令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王令是一位关心国家大事、热爱人民的诗人。《宋史》本传记载,王令“喜言事,多所规切”,可见他的为人正直。他敢于直谏,不畏权贵,这是值得称道的。然而,他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只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面,看不到它的光明面。因此,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但是,这正是他诗歌真实情感的表露,也正是他在黑暗中坚持斗争的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