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师吾老友,诗律向来宽。
事往绨袍易,时平蒯铗难。
五言摧落魄,只字问加餐。
遣使同端木,逃名可段干。
萧条下客具,颠倒竖儒冠。
莫话江南好,人情试自看。
注释:
汝师(我)吾老友,诗律向来宽。
事往(事情已经过去)绨袍易(容易)时平蒯铗难(当天下太平时,做官的人就难以为政)。
五言摧落魄,只字问加餐。
遣使同端木,逃名可段干(段干,人名,此处指隐居不仕的人)。
萧条下客具,颠倒竖儒冠。
莫话江南好,人情试自看。
赏析:
赠刘君北还兼简谢丈茂秦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政治形势和官场风气的深刻思考。
第一句“汝师吾老友”表明了杜甫与刘君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里,“老友”二字突出了两人之间长久而深厚的交往和相互理解。接下来,第二句“诗律向来宽”反映了杜甫对诗歌艺术风格的宽广胸怀,他认为诗歌不必过于拘泥,应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受格律的束缚。
第三句“事往绨袍易”,则是指政治局势的变化无常,正如那易破的丝质衣袍一样,世事变化莫测,让人难以捉摸。这里的“事”可以理解为社会现象或政治形势,而“绨袍”则是一种柔软且易破的材料制成的衣服,用以比喻世事的脆弱和变幻不定。
接下来的四句中,杜甫通过对比“事”与“时”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政治局势的变化。第五句“时平蒯铗难(当天下太平时,做官的人就难以为政)”意味着在和平时期,那些追求权势、权力的人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里的“蒯铗”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佩剑,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杜甫借此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第六句“五言摧落魄(只有五言诗才能摧毁世俗之态)”则强调了杜甫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只有通过诗歌,才能真正摧毁那些世俗之态,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体现了杜甫对诗歌的极高评价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七句“只字问加餐”,则是杜甫关心朋友的生活状况,希望他们在困难时期也能有所慰藉。这一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牵挂。
第八至十句中,杜甫描绘了自己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孤独。第十句“遣使同端木”指的是派遣使者与隐居之人交流,以此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第十一句“逃名可段干”则表示即使逃避世俗的名利,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这里的“段干”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隐士的名字。
最后两句“萧条下客具,颠倒竖儒冠”则是杜甫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和感慨。他以萧条的景象和颠倒的儒家礼仪来暗示官场的虚伪和堕落。而最后的“莫话江南好,人情试自看”则是杜甫对人们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批评和讽刺。他认为人们应该回归现实,关注人情世故的真实面貌。
这首诗通过对刘君北还的送别和简谢丈茂秦的友情往来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