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韦泣酖杯,业为钓奇误。
橐中千黄金,易君十万户。
李斯泣五刑,实以仓鼠故。
不见三川守,车马辉衢路。
巧尽拙自来,利往名独污。
所以西山客,居然一环堵。
【注释】
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以重金招揽门客,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被秦王封为丞相。泣:流泪。鸩(zhèn):古代用酒浸泡的毒鸟。业:指事业。钓奇:喻投机钻营。橐(tuó):皮囊。千金:形容富有。仓鼠:比喻小人物。三川:指关中一带地区,是秦国的旧地。“不见”二句:意谓在位者没有多少作为,只是因循守旧,无所作为,所以百姓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车马稀少,道路显得辉煌。巧尽拙自来:意谓巧言令色的人必然招致失败。利往名独污:意谓追求名利者必然受到污辱。环堵:形容狭小的居室。
【赏析】
《读史有感十二首》是一首慨叹历史兴亡、抒发感慨的诗作,作者通过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
此诗开头两句“不韦泣酖杯,业为钓奇误”,意思是说吕不韦(即吕不韦)饮了毒酒,因为投机钻营而失败了,他的事业因此而败坏了。这里诗人以吕不韦为鉴,感叹那些投机钻营者终将一事无成。
“橐中千黄金,易君十万户。”这句的意思是说吕不韦虽然积累了很多财富,但却未能成就一番事业,反而使君主的威信受损。
接下来四句“李斯泣五刑,实以仓鼠故。不见三川守,车马辉衢路。”,诗人通过对李斯和张仪的描写,表达了对当权者无能、只顾自己享乐的不满。其中“不见三川守”一句,指的是战国时期秦相张仪曾劝秦惠王攻取巴蜀之地,但最终并未实现。而“车马辉衢路”则是指张仪在任期间,由于他善于权谋,使得秦惠王的车马在大街上行驶时,都显得辉煌耀眼。这两句反映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的情况,与诗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巧尽拙自来,利往名独污。”,则是诗人对那些擅长权谋之人的评价。他们认为这些人虽然能够凭借巧言令色获得成功,但最终却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同时,他们也认为追求名利者必然会遭受污辱,因为名利是虚妄的东西,无法真正带来幸福和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诗人认为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才能培养,而不是过分追求功名利禄。此外,他还强调了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建立在人民的幸福生活基础上,而不应仅仅依靠统治者的个人努力。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