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饶奇趣,松柏寄远迹。
如何孤兰若,局蹐四蓬壁。
慈云不垂荫,朱离苦相射。
赫矣尼连火,邈哉阿耨泽。
四大久厌离,诸缘归灭寂。
是以烦恼身,更称清凉宅。
夜梵流妙音,朝观离空色。
窃从庞居士,巾发恣所适。
这是一首描绘弥陀寺夏日景致的诗。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首联:“岩泉饶奇趣,松柏寄远迹。”
- 译文:山岩上的泉水充满了奇妙的趣味,松树和柏树在远处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 注释:此句描绘了山岩上清凉的泉水和远处松柏的自然景色。
颔联:“如何孤兰若,局蹐四蓬壁。”
- 译文:在这荒凉孤独的地方,只有一株兰花在独自绽放,四周都是简陋的房舍。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独景象的感慨,以及他对这种宁静环境的欣赏。
颈联:“慈云不垂荫,朱离苦相射。”
- 译文:天空中没有慈悲的云彩为它们提供阴凉,阳光直射,使得花朵痛苦地相互照耀。
- 注释:这句诗通过对比天空中的“慈云”(通常象征慈悲与庇护)和“朱离”(可能指的是太阳光)的无情照射,突出了夏日的炎热和生命的脆弱。
尾联:“赫矣尼连火,邈哉阿耨泽。”
- 译文:那耀眼的尼连佛光多么辉煌壮丽,那遥远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量寿佛)又是多么遥远。
- 注释:这里提到的“尼连火”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教中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光明,后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末联:“四大久厌离,诸缘归灭寂。”
- 译文:我们的身体四大元素已经厌倦了这个纷扰的世界,所有的烦恼都归于寂静。
- 注释:这里的“四大”指的是佛教的色、受、想、行四种元素,而“诸缘”则是所有世间的因缘。诗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结语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诗人通过对岩石、泉水、松柏、兰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平静的思想。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天空的“慈云”和阳光的“朱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宇宙规律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