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梢傍村坞,黯黯天地绿。
忽有渔歌来,悠然逗深竹。
不知月出否,稍见玲珑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与思想情感能力。赏析时,先答出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具体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效果等。“次陆太宰全卿题戴文进画卷七首浣溪春行”,这是第一句。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写春天在浣溪边行走的场景,而浣溪,是一条山间清流,两岸青山绿树,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第二句:“维梢傍村坞,黯黯天地绿。”“维梢”指的是树梢,也就是树枝的顶端,而“傍村坞”,则说明诗人正处在村边的树林中,四周是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三句:忽然,渔夫的歌声传来,悠然地逗引着深林中的竹子。这里的“忽有渔歌来”,写出了春天里人们劳作之余,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第四句:“不知月出否,稍见玲珑玉。”“月出否”,即月亮是否出来,这句诗写到了月亮。第五句:“稍见玲珑玉。”这里用“稍见”二字写出了月亮的出现,但并不十分清晰,而是朦胧的,如同“玲珑玉”一样。第六句:诗人在欣赏完这美景之后,又回到现实之中,开始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月亮,并把月亮比作“玲珑玉”。第七句:“夜阑更秉烛,独宿无相知。”“夜阑”指深夜,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春景后,觉得夜已深沉,于是决定点上蜡烛继续欣赏美景,但因为无人陪伴,只好独自留宿。第八句:“何人初月明?”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第九句:“谁家红袖凭肩立?应照孤吟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夜晚,又有谁来与我一起欣赏美景,共度良宵呢?第十句:“何人初月明?”意思是说,我独自一人,在这美丽的夜晚,又该有谁来陪我呢?“谁家红袖凭肩立?”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在这美丽的夜晚,又有谁来与我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呢?“应照孤吟影”,“孤吟”指孤独吟咏,诗人在这里用“应”字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之情。最后两句:“何人初月明?谁家红袖凭肩立?”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春景后,又回到了现实之中,开始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月亮,并把月亮比作“玲珑玉”。而在这美好的夜晚,又有谁来与我一起欣赏美景,共度良宵呢?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的深深无奈和哀伤。
【答案】
译文:
树木的枝干高耸入云,周围环绕着村庄的小丘。
忽然听到渔人的歌声悠扬传来,它悠扬地逗引着深林中的竹子。
不知道月亮什么时候出来,只看到月亮发出淡淡的光辉。
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副优美的山水画面。“维梢傍村坞”,是诗人置身其中所见之景;“黯黯天地绿”,则是诗人置身其间所感之境。“维梢”是树枝顶端之意,此处指树枝的顶端,所以“傍村坞”,表明诗人正在村边的树林中,四周是青山绿水,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颔联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之美。诗人忽然听到渔夫的歌声传来,他欣然自得地逗引着深林中的竹丛。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之美,而且表现了渔夫的乐观开朗的性格。
颈联描绘的是诗人对月亮的观察之美。诗人发现月亮已经出现,但并不是很明亮,只是隐隐约约地闪烁着光芒。这里的“稍见”二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之细致,而且也暗示了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尾联抒发的是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之情。由于没有人陪伴,诗人只能一个人独自留在房间里,面对那明亮的月亮发愣沉思。而这最后两句诗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