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竦崩崖,下临千仞溪。
岂不虞倾折,根株讵能移。
回风吹转蓬,飘飖穷天垂。
念此岁云晏,廓落竟焉归。
两慕中未宣,安睹已所悲。
周道横豺虎,饬步讵成规。
君子忧世患,小人偷自怡。
恒恐羲轮逝,为谋不毕时。
唯有贻竹素,可以惬衷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1. 乔木竦崩崖,下临千仞溪。
  2. 岂不虞倾折,根株讵能移。
  3. 回风吹转蓬,飘飖穷天垂。
  4. 念此岁云晏,廓落竟焉归。
  5. 两慕中未宣,安睹已所悲。
  6. 周道横豺虎,饬步讵成规。
  7. 君子忧世患,小人偷自怡。
  8. 恒恐羲轮逝,为谋不毕时。
  9. 唯有贻竹素,可以惬衷期。

译文:

  1. 高大的树木耸立在崩塌的山崖之上,俯瞰着深深的悬崖上的千仞溪流。
  2. 我难道不怕自己被倾倒吗?可是,我的根基和枝叶怎能轻易移动呢?
  3. 一阵风过后,蓬草随风飘扬,仿佛要飘向天空尽头一般。
  4. 想到这些,我感到岁月悠长,心情豁达,无所挂碍,最终归宿之地也就不再重要了。
  5. 我对朝廷的忠心与志向从未向人表达,又怎会看到我内心的悲哀?
  6. 道路险恶,如同豺狼虎豹横行;步履艰难,难以前行,又怎能有所作为?
  7. 君子担忧国家和社会的祸害和灾难,而小人则苟且偷安,自得其乐。
  8. 常恐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无法完全实现。
  9. 只有寄情于山水之间,才能让我的内心平静安宁,满足我的期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抒发诗人内心感慨的诗作。诗中的“乔木”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或大树,“崩崖”则可能指峭壁或山崖。诗人站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与危险并存。他表达了对自身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伤。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心境和情感。诗人通过对比“根株讵能移”(根系岂能移动)与个人安危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处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认为岁月悠悠,一切终将归于尘土,因此不必过于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这种心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抱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忧虑。诗人表达了他对朝廷忠诚的情怀,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无力。他担心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最终难以实现,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感慨。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他意识到只有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这种人生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