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真人列仙丈,叱石初成气愈王。
自云神仙好楼居,结巢百尺松之上。
黯淡曾回日月光,屈蟠尽作虬龙状。
楼中之人鬓萧骚,岸帻独卧青天高。
窗间数下千年鹤,障里常飞六月涛。
不学秦封污岳观,欲同庄社混蓬蒿。
松脂夜明茯苓白,手持长镵斸其侧。
饱吸清泉九咽寒,更倚栏干啸秋色。
【注释】
金华真人:传说中居住在金华山的神仙。列仙丈:排列成行列的神仙。
叱(chì)石:用神力使石头开裂。初成气愈王:刚一建成,就威风显赫。
自云:我自称。好楼居:喜欢住在高楼。
黯淡曾回日月光:形容松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挡住了日光月华。曾:曾经,过去。
屈蟠(pán):盘旋曲折。尽作虬(qiú)龙状:完全变成了盘曲蜿蜒的龙的形状。虬龙:传说中的龙。
萧骚(sāo sāo):风吹动的样子。鬓萧骚:形容人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
岸帻(zé):把头巾斜戴在头上。独卧青天高: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青天下。
窗间:指松树上的窗洞。数下千年鹤:数落着千百年来栖息在松树上的白鹤。
障里:松树下的屏障。常飞六月涛:经常飞翔于盛夏的雷鸣声中。
蓬蒿(háo):野草,这里指杂草。
不学秦封污岳观:不愿像秦始皇一样修建庙宇来污染山川。
欲同庄社混蓬蒿:想要和山林、田野中的草一起融入其中。
松脂夜明:夜里用松脂照明。茯苓白:用白茯苓做成的药物。
长镵(chán):用刀刻的木棒,这里指雕刻用的木工工具。斸(jiǎn)其侧:在其旁边进行修剪或雕刻。
饱吸清泉九咽寒:喝饱了清凉的泉水,让喉咙感受到寒冷。九咽寒:形容喝得非常多。
更倚栏干啸秋色:更加靠在栏杆上,发出呼啸的秋风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为李白所作。这是一首描写松树的诗,表现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写松树的奇异之处。“金华真人”指仙人,列仙丈即排列成行列的仙人。“叱石”是说他们用神力将石头劈开,形成一座楼阁。这两句写出仙人神通广大。“自云”以下四句赞美松树的神奇,结巢百尺松之上,暗喻仙人居住的高楼。楼中的人头发蓬松,独自睡在青天之下,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窗间数”三句描写松树上的景貌。松树高大挺拔,枝叶茂密,遮住了天空。窗外有千年白鹤栖息,窗内又有六月雷声轰鸣。这两句以白鹤、雷声等自然界的景象衬托出松树的高大、挺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不学”二句是说仙人不愿像秦始皇那样去修庙宇,而是想与山林、田野中的草木融为一体。这里的“秦封”是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而“庄社”则是指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象征帝王的权力和民间的力量。这两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松脂”三句是写仙人夜晚照明的情况。仙人晚上用松脂点灯,照亮四周的黑暗;同时手持长镵(chán)在松枝旁进行修剪或雕刻。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使人感到幽远神秘。
最后四句是写仙人的生活环境。他们生活在松林中,吃着清泉,过着闲适的生活;时而仰天长啸,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这几句话描绘出仙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仙人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精神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