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将军扫中山敌,归向临洮斫地脉。刓出坚珉三尺碧,祖龙爪端五花黑。
一时漆合毛颖交,千古泓开墨君宅。临洮金人血中土,天画此石归沙碛。
歙州龙尾近足致,端溪鹆眼新堪惜。淳熙主人眷西顾,玉堂昼草平番檄。
中涓但睹天颜喜,学士惊传百朋锡。小击疑闻泗滨磬,捧来似剖蓝田璧。
宸章姓字刻琬琰,烟霞不散乌皮席。后四百年竟谁在,楚人弃弓楚人得。
张生豁达烟过眼,王子贪馋咽生液。呜呼右军风字世不见,令我青箱久无色。
珍重题诗一报张,夙生或结词林识。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陈著的《张幼于惠临洮赐砚歌》。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蒙将军扫中山敌,归向临洮斫地脉。    
刓出坚珉三尺碧,祖龙爪端五花黑。    

译文: 将军在中山打败敌人,回到临洮砍断大地的脉络。

一时漆合毛颖交,千古泓开墨君宅。    
临洮金人血中土,天画此石归沙碛。    
歙州龙尾近足致,端溪鹆眼新堪惜。    
淳熙主人眷西顾,玉堂昼草平番檄。    

译文: 一时间油漆和笔尖相互交错,千年来笔墨之家如墨君家。临洮有黄金铸成的人像,天画此石归沙碛。歙州的龙尾笔靠近脚就能得到,端溪的鹆眼新得可惜。淳熙的主人眷恋西边,玉堂里起草平定吐蕃的檄文。

中涓但睹天颜喜,学士惊传百朋锡。    
小击疑闻泗滨磬,捧来似剖蓝田璧。    
宸章姓字刻琬琰,烟霞不散乌皮席。    
后四百年竟谁在,楚人弃弓楚人得。    
张生豁达烟过眼,王子贪馋咽生液。    
呜呼右军风字世不见,令我青箱久无色。    
珍重题诗一报张,夙生或结词林识。    

译文: 中涓见到皇帝高兴的脸色,学士听到百朋锡的好消息。小敲击时似乎听见泗滨的磬声,捧着它好像剖开了蓝田的玉璧。宸章的姓氏刻在精美的玉石上,烟雾不散乌皮席上。四百年后谁能在世间存在,楚国人抛弃了弓箭而得到它。张生的气度豁达如同烟云飘过眼前,王子因为贪心而变得口干舌燥。啊!右军的书法风格在世上已经看不到了,让我的青箱很久没有颜色。珍重地给你写一首诗报答你,我年轻时或许能结交一些词人的知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砚为题,赞颂了砚台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描绘了砚台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水平。将军们击败了中山的敌人,然后回到临洮,砍断了大地的脉络。接着,工匠们从坚硬的石头中取出来三块三尺长的石头(砚台),这些石头的颜色都是五花斑驳的黑色。

第二首诗赞美了砚台的艺术价值。砚台是文人学士必不可少的书写用具,它的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砚台的形状像临洮的金人雕像,上面有鲜血洒落的痕迹,这是上天特意为这块石头安排的归宿。

第三首诗通过比喻手法,将砚台比作一块珍贵的宝玉。砚台上刻着的字迹如同精美的玉璧一样闪耀,即使经过四百年的风霜雨雪,砚台依然完好无损。

第四首诗进一步赞美了砚台的珍贵和稀有。砚台的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因此非常难得。砚台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楚王所丢弃的弓箭,楚人得到了这个宝物后感到非常庆幸。

第五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喜爱之情。作者认为张幼于(即张元干)的才华横溢,他的书法作品就像烟云一般飘过眼前。同时,他也羡慕王子因为贪心而变得口干舌燥的状态。

第六首诗再次赞颂了砚台的价值。砚台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它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作者认为砚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这让他感到非常幸运和满足。

最后一首诗是对前一首诗的补充和延伸。作者表示要珍重地给你写一首诗报答你,他年轻时或许能结交一些词人的知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