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枕游径,往往严扃鐍。
中有小年日,不与俗客说。
幽亭抱修篁,三垂碧于玦。
残阳过林表,余映散琐屑。
长者所布金,苍苔互明灭。
径穷胜自出,地转天亦豁。
白榆荫银河,恍疑梵王设。
穹阁树杪呈,二藏各安列。
空王本不空,苦县有真悦。
余本一蠹鱼,安能不自役。
诗句翻译:
- 小祗林门至此君轩,穿竹径度清凉界梵生桥,达藏经阁。
- 衡门枕游径,往往严扃鐍。
- 中有小年日,不与俗客说。
- 幽亭抱修篁,三垂碧于玦。
- 残阳过林表,余映散琐屑。
- 长者所布金,苍苔互明灭。
- 径穷胜自出,地转天亦豁。
- 白榆荫银河,恍疑梵王设。
- 穹阁树杪呈,二藏各安列。
- 空王本不空,苦县有真悦。
- 余本一蠹鱼,安能不自役。
注释:
- 小祗林门至此处君轩穿过竹林的小路,越过清凉界梵生桥,达到藏经阁。
- 衡门枕着游人的小径,常常紧闭大门。
- 其中有一个小亭子,不与世俗之人交谈。
- 幽雅的亭子怀抱着茂密的修篁,三面垂下绿色的竹子像玉玦一样美丽。
- 残阳透过树林的边缘,余晖洒在地面上,光线散落在琐碎的地方。
- 老人所布施的金钱,青色苔藓相互辉映,明暗交错。
- 道路尽头,美景自然呈现;地势转低,天空也显得更加开阔明亮。
- 白色的榆树遮蔽了银河,令人恍惚间以为是梵天设置的。
- 高耸的阁楼在树梢上呈现出来,两座藏书楼分别安置在那里。
- 空性本来不空无,苦行僧有真正的喜悦。
- 我原本只是一个蛀虫,怎能不为自己而工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林景色和修行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和神秘之美。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修行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