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冈织丛翠,导我穿幂历。
鸟倦亦知还,况乃游人屐。
窈窕得平桥,夷犹坦缃席。
相慰目已饱,相劳足初息。
有酒故可呼,无酒茗亦得。
【诗句释义】
- 穿竹径度知还桥:穿过竹林,走过知还的桥。知还桥是一条石拱桥。
- 遥冈织丛翠:远处的山冈上绿树成荫。
- 导我穿幂历:引我穿行在密布的小路上。幂指茂密。
- 鸟倦亦知还:鸟儿也疲倦了知道要回巢。
- 况乃游人屐:何况我们这些游玩的人。
- 窈窕得平桥:曲折幽深的地方有一座平桥。窈窕,幽暗曲折。
- 夷犹坦缃席:从容自在地铺开席子。缃,浅黄色,这里指席子的本色。
- 相慰目已饱:彼此安慰说眼睛已经看够东西了。
- 相劳足初息:大家互相劝解说脚已经休息好了。
- 有酒故可呼:既然有酒就可以邀请大家一起喝。
- 无酒茗亦得:没有酒也可以一起喝茶聊天。
【译文】
穿过竹林,走过知还的石桥,远方的山冈上树木茂盛,小路上行人来往不绝。鸟儿也疲倦了知道要回巢,何况我们这些游玩的人,曲折幽深的地方有一座平桥,从容自在地铺开席子,彼此安慰说眼睛已经看够东西了,大家互相劝解说脚已经休息好了,既便没有酒也可以一起喝茶聊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游览胜景时的情景,全诗四句一韵。首两句写诗人游览胜景的途中景色,三、四两句写诗人游览胜景中的所见所闻。五、六两句写诗人游览胜景的感受。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同伴的劝慰和祝愿。
第一句写诗人游览胜景途中的景色,“穿竹径度知还桥”,穿竹径是指诗人在游览中,一路走来,经过竹林,走过知还的石桥,这是诗人进入胜景之前的一段路程,也是诗人游览的起点。“遥冈织丛翠”是写沿途的远景,远山高耸如织,山色郁翠如云。“导我穿幂历”则进一步写诗人游览的过程,小径曲折,密布在山岗之旁,穿行其中,仿佛是在穿行于一片翠绿色的地毯之上,这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对景物的描绘与赞叹。“鸟倦亦知还”,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联想到自然界中的生命,他看到小鸟也累了,知道该回去的时候,于是也感到自己也应该回到起点。“况乃游人屐”,则是写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因为人们来此游览,所以留下了脚印。“窈窕得平桥”,是写诗人来到一处地方后看到的景色。“夷犹坦缃席”,是说诗人在这里停留,悠然自得地铺开席子,享受着这份宁静的乐趣。“相慰目已饱”,这是写诗人与同伴们的交流,大家在一起,相互劝慰对方的眼睛已经看够了美丽的风景,不必再继续走下去了。
第二、第三两句写诗人游览胜景中的所见所闻。“窈窕得平桥”,是说在曲折幽深的地方找到了一处平桥,可以让人休息。“窈窕”,指幽静曲折之处;“得”,是动词,得到;“平桥”,指宽阔平坦的大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看到这样幽静的小路,不禁感慨万分,认为它真是人间仙境。“夷犹坦缃席”,是说诗人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铺开了席子,尽情地欣赏这里的美景。“相慰目已饱”,是说同伴们看到此处如此美丽,也感到满足,觉得看够了,不再需要继续前进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同伴的劝慰和祝愿。前面写到诗人与同伴们相互慰藉,认为看够风景后可以休息,那么现在诗人自然要劝慰同伴们不要再继续前进了。“相劳足初息”,是说同伴们已经感到十分疲惫,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有酒故可呼”,是说既然有人准备了美酒,大家可以一起举杯畅饮一番。“无酒茗亦得”,是说即使没有人准备美酒,喝茶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丽的山川景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和谐的环境中,感受那份宁静美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