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舍依墓田,丁年托林薮。
平湖址吾前,崇山障其后。
苍翠日夕滋,时能逗窗牖。
梅花及桃李,谷量若升斗。
造物使之奢,何必皆已有。
主人不恒出,出则呼顾叟。
缓步以当车,信足足不负。
是故安履名,无妨徇俗口。
益以废丘瘠,与室长相守。
【注释】安履山房:作者的住宅。二章:指两章诗。醉梦生:作者的朋友。上言感下言适也:意译为“上面是感伤,下面是适意”。丙舍:三等官署的房屋,此处泛指宅院。依墓田:墓地旁的田地。丁年:中年时期。托林薮:山林。平湖:指池塘、湖泽,此处泛指池沼、湖泽。日夕滋:一天天长出。苍翠:青翠茂盛。时能逗窗牖:时时映入窗户内。梅花及桃李:指梅树和桃树李树。谷量:比喻粮食产量。升斗: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造化:自然。使之奢:使它奢侈。不必皆已有:不必全部拥有。主:主人。不恒出:不经常出门。呼顾仆:叫顾仆(即顾仆之妻)。缓步以当车:慢步代替坐车行走。信足:信步。负:相背,相反。是故:因此。安履名:安享舒适之名。无妨徇俗口:不妨顺从世俗的说法。废丘瘠:废弃的山丘贫瘠的地方。与室长相守:与自己的居所长久地相伴。
【赏析】此诗写在安履山房中饮酒赏景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点明自己写作的原因——为好友醉梦生所作《上言感下言适也》的序文。这两句是全篇的总领。
中间四句“丙舍依墓田,丁年托林薮”,“丙舍”指三等官署的房屋,此处泛指宅院。“丁年”指中年时期,此处借指四十岁左右的时期。“林薮”指山林和沼泽地带,这里代指隐居之地。这三句写出了安履山房的位置和主人的生活环境,并引出下文中的景物描写。诗人通过对安履山房四周环境的描绘,表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山房周围的景色和环境。“平湖址吾前,崇山障其后。”这句的意思是说前面有一片平坦如镜的湖泊,后面有一座高大险峻的青山。这两句写出了山居环境的优美,并由此引出下文中的景物描写。
诗人又通过描绘安履山房周围的花草树木来表现山居生活的优美。“苍翠日夕滋,时能逗窗牖。”“苍翠”,是指苍青色的树木,形容草木繁茂青葱。“日夕”,指早晚。“滋”,指生长繁殖。这两句意思是说苍青色的树木一天天长出来,时时映入窗户里,使人感到清新愉悦。
再往下,诗人又写了一些山居生活中的乐趣。“梅花及桃李,谷量若升斗。”这句的意思是说梅树和桃花李花的花朵繁多,数量大得好像一升米那么多。这两句话写出了山居生活中的乐趣和乐趣之大。
诗人写了自己的处境。“造物使之奢,何必皆已有。”这句的意思是说上天造就了我们这种享受,何必一定要全都拥有呢!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看法。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又写了山居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主人不恒出,出则呼顾仆。缓步以当车,信足不负。”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主人不经常出门,出门就叫着顾仆一同出去。慢慢地走代替坐车,脚步轻快不会耽误时间。这两句写出了山居生活中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趣。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它描写了一个三等官的宅院以及这个宅院四周的环境和景物,表达了诗人在安享舒适生活时的心情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