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裹头出,剥啄何太紧。
征诗胜征税,责文如责进。
才枯思复竭,拒之则不忍。
何不焚笔研,深山采薇菌。
悭心久已无,名根或难尽。
【注释】:
岁暮即事杂言六章
冲寒裹头出,剥啄何太紧。征诗胜征税,责文如责进。才枯思复竭,拒之则不忍。何不焚笔研,深山采薇菌。悭心久已无,名根或难尽。
【赏析】:
《岁暮即事杂言六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苦乐感受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此诗以“岁暮”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岁月将尽时所经历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冲寒裹头出,剥啄何太紧。
征诗胜征税,责文如责进。
才枯思复竭,拒之则不忍。
何不焚笔研,深山采薇菌。
悭心久已无,名根或难尽。
首联:“冲寒裹头出,剥啄何太紧。”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寒冬腊月的景象,诗人裹着厚厚的外衣,冒着严寒出去拜访朋友。然而,敲门声却显得过于急切,仿佛是在催促时间流逝。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敲门声比作催命符,寓意着时间的紧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颈联:“才枯思复竭,拒之则不忍。”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当诗人才华枯竭,思绪枯竭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然而,面对他人的要求和指责,他却感到无法拒绝,因为那是他的生活来源和生存方式。这里的“拒之则不忍”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和妥协。
尾联:“何不焚笔研,深山采薇菌。”这两句诗则是一种解脱和逃避。诗人建议放弃写作,转而去深山中采集薇菌。这是因为他认为在深山中采薇菌是一种更为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无需过多的思考和担忧。这里的“采薇菌”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他身处困境时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于简朴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