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
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
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
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
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
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
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
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师。
追愆内逾密,委运外自夷。
但使素丝存,宁受墨子悲。
勿以黄绶屈,遽咏陶生辞。
泰二苟朋亡,知当未遐遗。
赠子幽谷兰,一佩三纫之。
清芬幸无故,行当被条飔。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曾舜征在告别长洲时,创作了这首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首句“曾舜征令长洲有古循吏声实而台抨当调作此送之”表达了诗人对长洲的怀念和对长洲的期待。诗人希望长洲能保持其古循吏的精神,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句“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诗人被流放至草莽之地,感到自己如同匆匆过客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生活节奏。
第三句“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表达了诗人对长洲的期望。他认为长洲能够有一位贤明的领导者,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重新振作起来。
第四句“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表达了诗人对长洲人的祝愿。他希望长洲人能够以忠诚、仁义为家训,每天勤勉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第五句“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表达了诗人对长洲未来的担忧。他认为长洲可能因为过度繁荣而陷入困境,导致像投杼(比喻盲目跟风、轻信谣言)一样的误判。
第六句“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描绘了诗人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他认为月亮高悬中宵,皎洁无瑕,不会被纤云所遮蔽。
第七句“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信念。他认为即使光线被纤云遮挡,但真正的光明仍然存在,不会被削弱。
第八句“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看法。他认为春天的雨水有利于万物生长,但如果过度泛滥就会造成灾害。因此,他宁愿选择成为流动的溪水,也不愿后悔自己的恩泽之举。
这首诗通过送别长洲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长洲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