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海,秦王者何二千载。
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
已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
归来尽灭儒生口,徐市茫茫竟何有。
祖龙未朽骊山身,亡鹿先归赤帝手。
赤帝诸孙犹不闻,文成五利日纷纷。
请君试上长安问,唯有甘泉一片云。
诗句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秦王者何二千载。
阿阙王基竟已灰,瀛洲仙药空谁采。
初从梁甫匮金书,七十二君俱不如。
已借神鞭驱怒石,复张连弩射游鱼。
归来尽灭儒生口,徐市茫茫竟何有。
翻译及注释:
- 登高丘而望远海。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怀疑,同时也讽刺了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求仙行为及其带来的后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政治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等人的形象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