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一何𩙽翻,轻裘怒马上兰。念欲陆海沈山,金吾府中大难。
城南老姥雌孤,生有剪头吃雏。凌晨出游逮晡,乃从缇骑游趋。
教以胡言数言,金鼓缚送紞紞。将至大司马门,太保首功次论。
廷尉当之五刑,血肉模糊吞声。东市烹羊宰牲,西市击鼓吹笙。
争贺缇骑遝来,男子步武崔嵬。罢归拊心徘徊,儿今出入危哉。
这首诗的内容是描述一位被缇骑追捕的将军,他的遭遇和心情。
首句“乐府变十九首”表明这是一首乐府诗,即民间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第二句“治兵使者行当雁门太守”,描述了这位将军被任命为雁门太守,治理军队,保卫国家。
第三、四句“缇骑一何𩙽翻,轻裘怒马上兰。”描绘了缇骑(即皇帝的护卫队)如何对待这位将军,用武力逼迫他离开。同时,也反映了将军的愤怒和不满。
第五、六句“念欲陆海沈山,金吾府中大难。”表达了将军想要反抗的决心,希望能够在金吾府(即皇宫禁卫部队)中制造混乱,以摆脱困境。
第七、八句“城南老姥雌孤,生有剪头吃雏。”描述了城中的老妇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儿子,被迫剪去头发为食物。这反映出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第九、十句“凌晨出游逮晡,乃从缇骑游趋。”描绘了将军清晨外出,但很快就被缇骑逮捕的情景。这也反映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第十一、十二句“教以胡言数言,金鼓缚送紞紞。”描述了将军被强迫学习胡语(即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并被绑送到长安(当时的首都)。这反映了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统治策略。
第十三、十四句“将至大司马门,太保首功次论。”描绘了将军被送往长安大司马门,等待处理的情况。这暗示了将军可能面临被处死的命运。
第十五、十六句“廷尉当之五刑,血肉模糊吞声。”描述了将军被带到廷尉(古代司法机构)进行审判,并被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的残酷性。
最后一句“东市烹羊宰牲,西市击鼓吹笙。”描绘了将军在长安城的不同地方被杀的场景:东市(屠宰场)被用来宰杀羊肉,西市(娱乐场所)则用来演奏音乐和唱歌。这反映了战争对市民生活的破坏。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军的遭遇和心情,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压迫和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