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渑连即墨,济郓出东阿。
海上人多诈,桑中女善歌。
卖丝趋晓市,驱犊向春坡。
几度从仙跸,观风此地过。
【注释】
淄渑:淄水和渑水,泛指山东一带。即墨: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济郓:济水和郓水,也泛指山东一带。东阿:古县名,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海上人:这里指山东一带的人。桑中女:女子采桑的地方。善歌:善于唱歌。卖丝:卖线或丝线。趋:赶集。驱犊:赶着小羊羔。春坡:山冈。几度:多少次。仙跸(bì):帝王出行时仪仗队中的马匹的行列,因驾以玉辔,故称。观风:观赏风景。过:经过。
【赏析】
《舟中杂兴》共八首,都是诗人晚年流寓南方时期所写,内容多描写江南自然景色及田园风光,风格清丽淡远、恬静自然。其中“海上人多诈”一句,是此诗的题旨所在。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景,五、六两句则议论入题,“海上人多诈”一句是议论的总结,同时也是全诗的中心句。
开头四句从空间的角度落笔,先从淄水与渑水的交界处写到即墨,再由即墨写到郓州,然后写到东海之滨。这四个地点之间,既有山水相隔,又有地理上的邻近,而且它们都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因此,这四个地方都不乏奸诈之徒。《左传·僖公五年》:郑国商人弦高将十二牛劳于东门,见一老人,自称“吾有宝于此”。弦高问价,老人说:“我欲以观中国耳。”弦高遂献其璧。后秦穆公使孟明视等西略郑地以报殽之战之仇。郑文公令子家仆人馈之牛二头。子家仆人辞谢不受,曰:“将以衅钟。”子家仆曰:“未也将享君也。若既已食矣,敢不拜闻命?”郑文公闻之叹曰:“良有以也。”可见,“海上人多诈”,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接下来四句则是对前面四句的具体解说。“海上人多诈”的原因,在于他们处在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陌生环境中,由于缺乏了解,所以容易产生猜忌之心,从而滋生欺诈行为。而“海边之人”之所以会如此,又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大多生活在偏僻落后的乡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和文化熏陶,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最后三句是写自己对这种风气的看法。他认为这种风气应该被制止,并表示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卖丝趋晓市”一句,是对前面所写的“海上人多诈”的进一步说明。因为丝价低贱,所以人们都急于到市场上去出卖;而那些买丝的人则趁早到市场上去购买,以求获得更好的价格。“驱犊向春坡”一句,是对前面所写的“海上人多诈”的进一步说明。因为春天到了,农事开始了,所以人们都要去山上放牧,让牛羊吃草。而那些买牛的人则会趁早到山上去挑选,以求获得最好的一头。“几度从仙跸,观风此地过”一句,则是对自己所见所闻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他曾多次跟随皇帝出行游览,也曾在这里观赏过风景。由此可见,他对于这种风气是深恶痛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