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起独悠然,云山满目前。
常疑身是隐,早觉性通禅。
座引清心月,池分洗耳泉。
故园翻似客,草色又经年。
【注释】:
- 晚起偶成:傍晚起床后偶然写成的一首诗。
- 云山:指高山上云雾缭绕,山峰苍翠,景色优美。也比喻事物变幻莫测。
- 常疑:常常怀疑,以为如此(指隐士生活)。
- 性通禅:本性通达佛家禅宗的道理。
- 座引清心月:坐在高高的石阶上,月光如水般洒在身上,使人心境清凉。
- 池分洗耳泉:站在池塘边,聆听泉水叮咚的声音,仿佛在洗涤耳朵一般。
- 故园翻似客:故乡的美景似乎变得陌生,像是客人一样难以适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偶有所感而写成的。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晚起独悠然”,诗人描述了自己傍晚时分独自一人行走在山林中的情景,这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感觉,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悠然自得。次句“云山满目前”,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三、四两句“常疑身是隐,早觉性通禅”,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他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像古代的隐士那样,过着隐居的生活,寻找一种心灵的宁静;但他又觉得,自己其实早就已经领悟到了佛家的禅宗道理,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五、六两句“座引清心月,池分洗耳泉”,诗人继续描绘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他坐在高高的石阶上,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之中,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而站在池塘边,听着泉水的叮咚声,仿佛在倾听大自然的呼吸。
最后两句“故园翻似客,草色又经年”,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觉得故乡的美景虽然熟悉,但却变得陌生起来,像是客人一般无法完全融入其中。同时,他也感慨时间的流逝,感叹家乡的草色已经过了一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内心的感悟。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