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隐不违亲,移居正及春。
未能从白社,稍得谢缁尘。
僦地但栽秫,钓鱼唯煮莼。
时逢河曲叟,笑我独长贫。
【注释】
市隐不违亲:在城市隐居不违背双亲。
正及春:正当春天。
从白社:指跟随那些信奉佛教的白莲教的人。
缁尘:僧尼们的尘衣,代指佛门。
秫:高粱。
煮莼:用莼菜煮食。
河曲叟:居住在河边的老人,这里指作者自比。
【赏析】
此诗为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诗人在长安作。这是一首闲居生活的田园诗。全诗写诗人与家人在春光明媚的时候迁居到一处僻远之地,过着恬淡清寂的隐居生活。
第一句“市隐不违亲”点出题意,说明自己虽在市上隐居,但并不违背双亲,仍能经常回家探望。第二句“移居正及春”点明移居的时间,正是春天,万物复苏之时,也是最适宜居住的季节。第三句“未能从白社”表明自己虽然暂时离开了白莲教,但并未彻底与之决裂,只是暂时的疏远而已。第四句“稍得谢缁尘”说明自己虽然暂时脱离了佛门,但仍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第五句“僦地但栽秫”表明自己租用土地种植高梁,过着清贫的生活。第六句“钓鱼唯煮莼”表明自己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然能够品尝到美味的莼菜汤。最后一句“时逢河曲叟,笑我独长贫”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追求简朴和宁静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于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于内心世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