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越溪幽,烟波横素秋。
桑园多傍水,荻岸一维舟。
落雁窥沙溆,行人指驿楼。
棹歌中夜发,芳杜满前洲。
【注】崇德:县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越溪:即西塘。素秋:深秋的景色。荻岸:芦苇岸边。落雁:大雁。沙溆:水边沙洲。芳杜:芳香的杜若草。
望望越溪幽,烟波横素秋。
远眺越溪显得幽深,轻烟缭绕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桑园多傍水,荻岸一维舟。
桑树多生长在靠近水边的田野里,荻花丛中只有一只木船泊在岸边。
落雁窥沙溆,行人指驿楼。
归雁斜飞掠过沙洲,行人指点着驿楼的方向。
棹歌中夜发,芳杜满前洲。
船上划桨的歌声响彻夜空,芳香的杜若草覆盖了江洲。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时,是组诗《越溪怀古》中的首篇。
开头两句“望望越溪幽,烟波横素秋”,诗人登上城垣,远眺越溪,只见溪水如练,两岸芦荻萧瑟,一派深秋景象。“望望”二字点明这是登城所见,不是泛舟所见,从而见出诗人对故乡越溪的思念之情。“烟波横素秋”,既写出了秋天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望望”二字,不仅使人感到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而且使读者从这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兴奋。“烟波”二字,不仅给人以优美的视觉形象,而且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那烟波之中隐藏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秘密,更增添了几分迷离、朦胧的情调。
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越溪两岸。“桑园多傍水,荻岸一维舟。”在诗人的笔下,越溪两岸的风景别有一番情趣:桑树多生长在靠近水边的田野里,而荻花则簇拥在芦苇丛生的小洲上。这些景致,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多傍水”、“一维舟”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越溪两岸的自然环境之美,又表现出诗人对故乡越溪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落雁窥沙溆,行人指驿楼。”诗人的视线又转移到了河面的上空。这时,一群大雁正斜飞掠过沙洲,它们似乎在窥视着那片美丽的土地;而那些正在过路的行人则在向远处的驿站楼上指点着什么。这里所描写的景象虽然只是一幅画面,但却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让人感觉到那种急切、迫切的气氛。这种气氛的产生,与诗人此刻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此时正处在一种思念故乡、渴望回归的情绪之中,因此才会如此强烈地感受到那份紧迫感。
最后两句“棹歌中夜发,芳杜满前洲。”则是对整个越溪美景的描绘。在这美妙的夜色中,划桨的声音响彻云霄;而在那芳草萋萋的越溪两岸,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越溪的美丽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越溪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成功地描绘出了越溪的自然风光和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越溪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