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中分界,刘曹角逐时。
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

【注释】

宜城: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南北中分界: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

刘曹角逐:指曹操与诸葛亮争夺荆州的斗争。

四方成鼎势:形容各地都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惟有此城宜:只有这一座城池适宜于刘备立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借对襄阳城的描写来抒发感慨之情:一方面赞美了襄阳城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三国鼎立局面的惋惜,同时寄寓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南北中分界,刘曹角逐时”点出了襄阳的战略地位,它地处长江以北,为南北之交,又是三国鼎立的要冲,所以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所说的刘曹角逐,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大势力在汉水流域的激烈斗争。襄阳地处其中,自然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

诗的后两句“四方成鼎势,惟有此城宜”,则集中写襄阳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作用。四方成鼎势,是指汉水流域的地形特点,地势高峻险要,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守。惟有此城宜,则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汉水流域地势险要,便于形成坚固的防线;同时,汉水又是沔水和汉江的分水岭,如果能够控制这一带,就可以使东吴处于被动,而蜀国则有回旋余地。因此,只有襄阳才是理想的立足之地。

全诗以议论为主,夹以景物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襄阳城的赞美之情,又寄托了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