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藤蓑,遥领取、江门风月。钓竿把、孤舟独泛,沧波喷雪。倚棹腾腾吹笛去,冲风直犯金鳌窟。有些些、闲事不关心,同谁说。
镫一点,渔歌歇。天一碧,归禽没。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
【注释】一幅藤蓑:一顶用藤皮做的蓑衣。遥领取:远地领受。江门风月:指江南水乡的风光和月光。沧波喷雪:大江波澜翻滚,如白雪飞溅。金鳌窟: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些些、闲事不关心:有一些闲事不去理会。同谁说:向谁诉说。镫一点,渔歌歇。天一碧,归禽没。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
【赏析】此词为咏渔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首句“幅藤蓑”,“帆”与“蓑”谐音,“帆”即“帆”,所以此处是写渔人穿着用藤皮制成的蓑衣。
下片起笔二句:“镫一点,渔歌歇。”点出渔人正在打鱼。他倚在船头上吹着横笛,任凭大风吹得直扑岸边,也不回头去追赶什么。
三、四两句:“天一碧,归禽没。”天色一片湛蓝,鸟儿也全都飞走了。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的赞美。
五、六两句:“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渔人买回酒来,自己斟上一杯,一边喝一边梳理那一头白花花的头发。这里既有羡慕之情,又有赞美之意。
结尾两句:“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野鸭拍翅膀扑打着水面上的芦花,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大雁的叫声也传遍了整个天空,但并不因为秋风而感到不快。这两句既是实景描写,又是虚写。它既写出了秋江景色的美丽和宁静,也暗寓了作者对渔人的赞赏。
末两句:“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渔人在寒夜里睡觉时,常常要抓住一根棍子当枕头;他睡在铺有霜雪的被褥上,盖着一块铁板。作者认为这些不足挂齿的小事,都无所谓。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小令,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清新淡雅,读来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