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流出响嘈嘈,相似甘州破里高。
终不教他司马泣,又分香韵在春醪。
注释:琵琶泉有时流出声音嘈杂,如同甘州破城时的号角声。最终不让司马泣(指元稹)哭泣,又分出香味的韵律在春天酿成的美酒中。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琵琶泉水声的特点,后两句写泉水与美酒的关系。诗人以琵琶泉的水声为引子,引出泉水和美酒的话题,然后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泉水和美酒的特色,最后又以泉水和美酒的和谐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有时流出响嘈嘈,相似甘州破里高。
终不教他司马泣,又分香韵在春醪。
注释:琵琶泉有时流出声音嘈杂,如同甘州破城时的号角声。最终不让司马泣(指元稹)哭泣,又分出香味的韵律在春天酿成的美酒中。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琵琶泉水声的特点,后两句写泉水与美酒的关系。诗人以琵琶泉的水声为引子,引出泉水和美酒的话题,然后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泉水和美酒的特色,最后又以泉水和美酒的和谐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此题考查了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从炼字的角度切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题中要结合全诗,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雾”“文豹”“霜”等词的含义,并分析这些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沧海藏残月(沧海:大海) 残月,即残缺的月亮。这里以大海藏匿残月的景色作比喻,写出了大海波涛汹涌
这首诗描述了济川求用的楫和渡海自扬帆的场景。同时,诗中还描绘了风起浮云卷、潮平落日衔等自然景象,以及赤分君子胆、红映美人衫等人文景象。最后,诗中的“蓬丈诸天外,方舟愿一监”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的向往。 “济川求用楫”,意味着在济川中需要用到船桨(楫)来划水前行,这代表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正如诗人在济川中找到了使用船桨的方法一样。 “渡海自扬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来分析。 首联“郁郁千寻树,葱葱大小山”,描写凤山的树木郁郁苍苍,大小山峦连绵不断,用“千寻”“葱茏”修饰树木和山体,生动地描绘出凤山的秀美景色;颈联写凤凰山四季的景致,“蒲柳秋雕质,松杉雪老颜”,秋天里,蒲草柳树的叶子已经变黄,仿佛雕镂成的小兽一般
【注释】 凤山:即凤凰山,在今江苏省丹阳市西北。八景:指凤凰山周围的八大风景名胜。震:震动。冯夷:传说中的水神,这里借指大海。海若:神话中海神的名称,此处泛指大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了凤凰山的八景后写的。诗的前二句写山色之秀美,后六句写山势之奇伟。全诗语言简洁,意境雄浑而清丽。 “水阔烟生雨,涛高浪作声”两句,写远望江上景色,境界壮阔。“水阔”点明地点,“烟生雨”点明时令
凤山八景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组诗,共有八首。这组诗以描绘凤山的美景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淡淡沧溪夜,溶溶皓魄秋。 淡淡沧溪夜,溶溶皓魄秋。这里的“沧溪”指的是沧浪溪,是一条位于凤山脚下的溪流。夜色朦胧,月光洒在溪水上,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加宁静而美丽。这里的“溶溶皓魄秋”则形容的是秋夜中的明月,皎洁明亮,宛如一颗明珠悬挂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秋天
诗句翻译: 1. 熏风吹泮水,荷芰发清香。 2. 澹荡烟波里,氤氲台榭傍。 3. 敢夸君子质,幸藉圣人光。 4. 尚愿扶摇力,微馨献玉堂。 注释及赏析: - “薰风吹泮水,荷芰发清香”:薰风,这里指的是温暖的风,吹过泮水,使得荷花和莲叶散发出清新的香气。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池塘,这里象征着知识和学问。 - “澹荡烟波里,氤氲台榭傍”:澹荡,水面平静,泛着微波。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朦胧而美丽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颂扬王政、帝仁的七言绝句。下面是每句话的释义和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1. 翠岫嘘云暖,青风送雨春 - 翠岫(绿色的山峰):山峦的颜色呈现为翠绿色,形容山色青翠。 - 嘘云暖: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山在温暖地吐息。 - 青风送雨春:春风带来细雨,使春天的气息更加浓郁。 2. 三阳开泰象,万物畅生辰 - 三阳开泰:指春季阳气开始旺盛,象征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注释】 1.凤山:指凤凰山上。八景:指凤凰山上八个著名风景区,这里泛指风景名胜。含残照:夕阳西下时紫气笼罩着残霞。流霞映翠屏:晚霞映照着翠绿的山屏。海波原自碧:海水本来是绿色的。隐见蛟龙窟:蛟龙隐藏在洞穴之中。虚无鸟兽形:虚无缥缈的鸟儿和动物的影子。馀光难极目:落日的余晖难以看得很清楚。直欲上天庭:直上天空去。 2.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山的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注释】 越来溪:指浙江绍兴附近的一条河。吴人旧地:指吴越地区,是古时的吴国和越国的领地。“越人开”句:越人(即今浙江一带)把这条河流重新开通了。岸上谁将柳树栽:在河岸上,是谁栽种的柳树?春水绿波三二月:春天的时候,水面上的春水碧绿如蓝,波光粼粼。画船全是赛神回:用装饰得十分漂亮的小船去祭祀神灵。 【赏析】 诗中描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首句“吴人旧地越人开”,说明这是吴越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
注释:有棵树枯死,但不记得春天。它依傍在虞仲的坟墓旁边。山里的人家约定不要打柴采野果,他们是十位贤人的第九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树来比喻诗人自己。诗中以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虞仲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不记春”和“相约”等字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与虞仲的关系,以及山家之间的约定。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
诗句释义: 1. 那似岐周有篆铭:「岐周」指的是古代的周朝,此处暗指石鼓上的铭文是周朝时期的。 2. 雨淋青处土花生:「青处」可能是指石头的颜色,因为石头在雨水淋湿后会显得颜色更加青翠。 3. 山灵休遣音声起:「山灵」指的是山神或自然的力量,表示不希望这些古老的石鼓再发出声音。 4. 零落吴侬厌见兵:「吴侬」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方言,「兵」则可能是指战争
以下是对这首诗《梧桐园》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1. 诗句翻译: 七月交秋未变秋,轻轻一叶下枝头。 君王不在当时悟,直到凋残后始愁。 2. 译文解释: 七月到了秋天还未变,轻轻落下一片叶子。 君王没有在那时明白,直到树木凋零后才后悔。 3. 注释说明: - 七月:指农历七月,此时正值夏季末,秋季初。 - 交秋:指季节交替之时。 - 下枝头:比喻事物逐渐衰落或变化。 - 君王:此处指古代的君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是一首咏蔡经家的小诗,诗人通过对蔡经家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同时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感。“方平”是指传说中的仙人麻姑,相传麻姑能乘云驾鹤而登天,故称“不可见再来游”。“麻姑”句意为:麻姑已去海洲,不再来此;“人世田桑”句意为:人间田里桑树已经换了几茬;“蔡经家在寺西头”句意为:蔡经的庄园现在还在寺的西边。这两句是说:麻姑已去海洲,人间田中桑树几度更迭
注释: 巫咸故宅:巫咸是楚国的贤臣,他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过。现在这个地方还叫巫咸故宅。 旧说巫咸已上天,楚人歌里亦千年:这是对巫咸故宅的一种传说。巫咸被人们尊为神,他的事迹被传颂千古。 相传住处今何在?:这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诗人对巫咸故居的好奇和怀念之情。 一座青山县郭边:这是对巫咸故宅的实景描写,巫咸故居就坐落在县城的旁边,周围环绕着青翠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巫咸故宅的描写
读王鸿儒《自浑源赴大同道中》 仆从衣裘薄,溪山冰雪深。 西风吹剑首,晓日照琴心。 王鸿儒的这首《自浑源赴大同道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首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旅途中的艰苦——仆从们身着单薄的衣物,在寒冷的溪山之间穿行。第二句“西风吹剑首”,似乎暗示着一种凛冽的寒风和不屈的意志。而“晓日照琴心”则透露出黎明时分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平和。 慷慨平胡策,凄凉出塞吟。
【解析】 “自兴县”三句:写诗人在自兴县到保德州途中的所见。“缘崖狭径半空行”是说沿着山崖上的狭窄小径行走,在半空中行走。“瞰川原梦亦惊”是说看着眼前的平原和河流,连做梦都感到惊异。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险的担忧。“疏树带烟低若荠”是说稀疏的树林中带着烟雾低低地像小野草。“方塘涵水小于枰”是说方塘(池塘)里的水流小得就像棋盘一样。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沿途景色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