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
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
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
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
非苦亦非甘,忘饥复忘饱。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
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
晴光宿雨收,远色连天杳。
咄彼刍豢徒,胡为养其小。

【注释】:

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

味,品味、体味;道,指自然之道。

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

夫,语气词;羲经,指《周易》。

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

大,宏观;细,微观;秋毫,指极微小的东西。

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

所遇,指所遭遇的或经历的事情;咀嚼,仔细体会;期了了,指体会得非常清楚。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

至味,最美妙的味道;惟,只有;应,应该;自知好,自己知道什么是好。

非苦亦非甘,忘饥复忘饱。

非,不是指;苦、甘,都是滋味;忘,忘记;饥、饱,都是饥饿的感觉。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

澹泊,恬淡清静;沃,充实;抱,胸怀。

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

兀兀,安闲无事的样子;知,知道。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

掩卷坐忘言,放下书卷坐着不说话;见,看见;庭,庭院;草,指庭前草。

晴光宿雨收,远色连天杳。

晴光,晴天阳光;宿雨,隔夜未干的雨水;收,收起;远色,远处的颜色;杳,遥远的样子。

咄彼刍豢徒,胡为养其小。

咄,呵斥;刍豢,指饲养的动物;徒,白白地;胡,怎么;养,养育;其小,指那些小小的东西。

【赏析】:

此诗是周叔训为友人所作。诗人在诗中以“味”为题,通过描绘“味”的不同境界,来赞美友情的深厚。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是全诗的总领,点明了主题——品味人生之“味”,即人生的真正滋味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第二部分“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阐述。在这里,诗人将“味”比作“羲经”(《易经》中的卦象),并进一步将其细化为“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末”,形象地展现了“道”的博大精深。第三部分“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是诗人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与深化。在这一部分中,诗人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品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第四部分“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是全诗的总结。在这一部分中,诗人强调“至味”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只能用心去感悟,从而得出“惟应自知好”的结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赞美之情,又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