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
迎祭思报劳,猫虎御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
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
时雍年榖丰,河海永清宴。

【注释】

八蜡:古代以十二月为岁终,每节一日,谓之“蜡”,故有腊日。闻古礼:闻见古人的礼仪。兹旦:此日,指腊日。迎祭思报劳:迎接祭祀,思以报劳苦者。猫虎:指凶恶之兽,这里比喻妖孽。御田患:御除田中的祸害。銮舆:皇帝的车子。校猎:打猎。震:震动。禽:野兽。练武:训练武艺。共乾豆:共同进奉干鲜瓜果蔬菜等。具宾馔:备好宾客的饮食。时雍年穀丰:国家和平安定,粮食丰收有余。河海:指黄河和大海,这里借指国家疆土。永清宴:永远享受安宁宴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腊日为梁修撰赋诗,并命其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韵,作七首而得。诗人以腊八为题,从腊日的习俗、腊日的活动,到腊日的收获,都作了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富强的喜悦之情。

第一句“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点明主题。腊八节,又称腊日,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称这天为腊八。“闻古礼”是指听到古人的腊祭礼仪,“兹旦”则是指这一天。

第二句“迎祭思报劳,猫虎御田患。”描述了人们迎接祭祀,希望神灵保佑自己,同时也祈求神灵消除田间的祸害。这句诗中,诗人将民间的祈求与神灵的庇佑相结合,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句“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描绘了皇帝驾临郊外,进行狩猎的场景。这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皇帝狩猎的场景,表现了皇权的力量和威严。

第四句“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描述了狩猎的结果,猎物足够训练武士,也象征着国家的安宁和稳定。这句诗中,诗人将狩猎的结果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国家的祝愿。

接下来四句“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强调了食物的重要性。这里的“乾豆”指的是干鲜瓜果蔬菜等,而“宾馔”则是备好的宾客饮食。这句诗中,诗人将食物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它不仅是日常所需,也是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

最后一句“时雍年榖丰,河海永清宴。”则是对国家未来的祝愿。这里的“时雍”指的是国家和平安定,“年谷丰”则是指粮食丰收有余。“河海永清宴”则是指国家的疆土永远保持安宁和繁荣。这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