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山泽民,浪迹随渔樵。
岂意蒙齿录,置身事清朝。
矧居翰林场,交好皆英僚。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
壮怀固浩浩,白发何萧萧。
醉来目云汉,寂默神弥超。

诗句

我本山泽民,浪迹随渔樵。
岂意蒙齿录,置身事清朝。
矧居翰林场,交好皆英僚。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
壮怀固浩浩,白发何萧萧。
醉来目云汉,寂默神弥超。

译文

我本山泽的平民百姓,漂泊不定随着渔夫和樵夫。
怎料被记录在册,竟然能置身事清朝。
何况身处翰林院,交好的都是英明的官员。
逢到节日或寒食,诗词歌舞常常有召请。
壮志豪情自然宽广,但白发已生却显得萧索。
喝醉后放眼观星辰,内心寂静思绪更加遥远。

注释

  1. “我本山泽民”:指的是作者原本只是普通山泽间的百姓,过着朴素的生活。
  2. “浪迹随渔樵”:意味着他随波逐流,像渔夫和樵夫一样漂泊不定,生活无定。
  3. “岂意蒙齿录”:表示作者没想到自己会被记入档案,可能是指他在官场中的意外之举或成就未被注意到。
  4. “置身事清朝”:说明他最终有机会进入朝廷服务,参与国家的治理。
  5. “矧居翰林场”:特指他被安排进入翰林院(古代高级文官机构)工作,这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职位。
  6. “交好皆英僚”:在这里“英僚”指的都是朝廷中的贤臣良将,说明作者与这些人有良好的交往。
  7.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描述了作者在宫廷中享受节日和寒食时,经常受到邀请参加诗歌宴会。
  8. “壮怀固浩浩”:表达了作者虽然年纪渐长,但仍心怀壮志,情感丰富深沉。
  9. “白发何萧萧”:用来形容作者的头发因年老而变得斑白,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岁月流逝之快,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慨。
  10. “醉来目云汉”:在酒精的作用下,作者抬头看向天空(云汉即银河),可能是在想象自己的未来或是对天文学的某种向往。
  11. “寂默神弥超”:最后一句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宁静的状态时,心灵可以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从平民到朝廷官员的转变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水间自由自在的早年生活,以及后来因才华被朝廷发现、进入翰林院的经历。通过对四季变换和节日氛围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结尾部分,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轻狂和晚年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生命有限的感悟。整体上,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青春与衰老的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