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立已如神,东南一枝绿。
名称未能辨,奇怪不可读。
繁根万蛇拥,石为何罪束。
曾无九方歅,驻彼遗外目。
只疑夜雷风,窜入天飞族。
濡毫状仿佛,备一百不足。
持向画家流,休夸闭门独。

岭下枯木

赤立已如神,东南一枝绿。

名称未能辨,奇怪不可读。

繁根万蛇拥,石为何罪束。

曾无九方歅,驻彼遗外目。

只疑夜雷风,窜入天飞族。

濡毫状仿佛,备一百不足。

持向画家流,休夸闭门独。

【注释】:

  1. 赤立:直立的样子。
  2. 东南一枝绿:形容枯木的枝干苍绿。
  3. 九方歅(fǎng):相传春秋时郑国子产有才德,为郑国执政大臣,他善于识别人才和物色人才,故以“九方歅”称之。
  4. 潜(zhěn)入:悄悄进入。
  5. 备百:比喻数量少。
    【赏析】:
    首联“赤立已如神,东南一枝绿。”起笔即写岭下的枯木,它挺立着像一尊神像,而枝干上又长出了一片新芽。诗人在描绘这株枯木的形态时,用了两个动词:“赤立”和“已”,分别写出了枯木的颜色和姿态,使枯木的形象栩栩如生。接着,诗人把目光投向那片嫩绿的新芽,用“东南一枝绿”来概括,表现了新生事物的勃发生机。
    颔联“名称未能辨,奇怪不可读。”紧承上联,进一步描写枯木的外形。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这株枯木的名称,而是从它的外观上加以猜测,认为它长得奇特,难以辨认,令人费解。这一联既写出了枯木的外貌特征,又表达了诗人对这株枯木的赞叹之情。
    颈联“繁根万蛇拥,石为何罪束。”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将枯木比作一条盘曲的巨龙,它的繁密的根系像万条毒蛇一样紧紧缠绕住石头,仿佛是为了束缚住这块石头而将它紧紧地抱在怀中。这一联既形象地描绘了枯木的根系特点,又通过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曾无九方歅,驻彼遗外目。”诗人用典自谦,认为自己虽然也有一定的才能,但与古代贤人相比,还远远不及,不敢妄自尊大。同时,也表明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京城多年,但仍心系朝廷,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为国效力。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的谦虚谨慎态度,又流露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尾联“只疑夜雷风,窜入天飞族。”诗人将这株枯木比作一只夜行的飞鸟,它在夜色中悄然飞行,似乎要飞入天空中的家族。这一联既写出了枯木的轻盈飘逸,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濡毫状仿佛,备一百不足。”诗人以书法为喻来形容自己的作品,表示自己的作品虽不够完美,但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又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岭南古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