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欲处易安,抗行俗难合。
巢林只一枝,绕树犹三匝。
竟日伯阳书,经年幼安榻。
闭门客座空,启径朋簪盍。
寡欲处易安,抗行俗难合。
巢林只一枝,绕树犹三匝。
竟日伯阳书,经年幼安榻。
闭门客座空,启径朋簪盍。
注释:寡欲:指少私欲、淡泊名利。抗行:指有操守、品行端庄。巢林:在树木上筑巢。这里比喻隐者的生活。朋簪:朋友的簪子,即簪笔,表示文人雅集时用。盍:何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田后所作,反映了他退居田园生活的情趣。全诗通过描写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清静恬淡的志趣。
首句“寡欲处易安”,表达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少私欲,才能在纷扰复杂的官场中保持内心的安宁。
第二句“抗行俗难合”,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个性特点。他认为自己的品行端庄,与世俗之人难以合拍。这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作者在田园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他以巢林为喻,表示自己就像在树林里筑巢一样,只是一棵树上的一枝。这种独处的生活方式,使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一种宁静和满足。而环绕着他的树木,也似乎在默默地陪伴着他,让他感到温暖和安全。
最后两句“竟日伯阳书,经年幼安榻。”,则是作者在田园生活中读书和休息的情景描绘。他整日埋头于书籍之中,沉浸在学问的海洋里,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充实和满足感。而他的书桌上,还放着一具小小的木榻,这是他在闲暇之余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和朋友们相聚交流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田园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它既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