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滴铜壶恰半,月到天心正圆。
人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

【注释】

客窗——客人的窗户。三景:指月亮、星星(星)、云霞(云)。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厉,古人常借以抒写哀怨之情。漏滴铜壶恰半,月到天心正圆。漏滴,指计时用的漏水壶,古代计时用铜壶滴水记时。铜壶滴漏的声音正好是“恰半”的时候。月亮到了天的中心,所以称“正圆”。

人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

子规声处,指杜鹃叫声的地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听到杜鹃的悲鸣,使人辗转不能入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首句写月色如水,银光流洒。次句写明月正圆,天心似镜。末两句写人在子规声处,难于成眠。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构思精巧,意境清幽。此诗所写皆为自然景物,但诗人却能从这些自然景物中发现新意,写出新境,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验。

“漏滴铜壶恰半”,诗人首先抓住时间这个因素。深夜,漏壶里只剩下一半的水。诗人抓住了这“恰半”的漏壶水,把时间写得十分准确。接着写“月到天心正圆”,诗人又抓住月亮这个因素。诗人把天空比作一个大的铜镜,明月映在镜子里,正像那满月。这样,诗人就写出了月亮的明亮,写出了月光的洁白,同时使读者也看到了月亮的完美无缺。最后两句“人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诗人又写自己的心情。子规鸟的啼叫,常常使人睡不着觉。这里,“子规声处”就是诗人所处的地方。诗人说:“我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意思是:我正在子规声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几回”二字写出诗人失眠的情况不止一次了。

这首诗,从构思到语言,都显得新颖别致,清新可喜。它没有一般咏物诗的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月亮的变化;通过月光的洁白来写月亮的完整无缺;通过诗人失眠的情景来写月亮的美好。这种写法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又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名家点评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此七绝妙有神味,非若他人摹拟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