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倾城再拜邀,一生拚尽在今宵。
自从相见春朝后,病骨还知剩几朝。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明·王彦泓

第一首

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元宵节夜晚欣赏灯会时的心境。“欲换明妆”意味着他想要改变平日的装扮,以更好地融入这个喜庆的气氛中。这里的“暗衣裳”可能是指原本不显眼或者不引人注目的装扮,通过这次机会,他想让自己更加突出。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兴奋,同时也有一种对即将到来的时刻的不确定感。

第二首

步向庭梅绕几巡,莫愁家月倍堪珍。

赏析: 本诗描绘了赏灯者在灯光下漫步于庭院中梅花旁的情景。诗人用“绕几巡”形容自己徘徊赏花的悠闲姿态,而“家月倍堪珍”则表现了他因家中明月更加珍贵而感到的喜悦与满足。这句诗也暗示了元宵节赏灯不仅是观花,更是一种家庭团聚和享受亲情的时刻。

第三首

小玉飞琼动静俱,几回当面笑愁吁。

赏析: 此句通过“小玉飞琼”来比喻那些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同时“动”与“静”二字展示了她们不同的状态。作者在多次面对这些女子时,发现她们不仅美丽动人,还具有让人忧愁的魅力。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纠结。

第四首

眼波第一防他觉,不审狂郎解得无。

赏析: 此诗描述了一位男子在观赏舞女表演时的内心感受。他担心自己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分散,从而无法完全感受到舞女的魅力。这种担忧反映了男性在当时社会中对于情感表达的限制,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专注与渴望。

第五首

暗风相约宋墙东,一寸灵心两处同。

赏析: 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约定在古城墙东边见面的场景。“暗风”可能指的是夜风或是隐秘的交流方式,而“一寸灵心”则暗示了双方心灵的相通与默契。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相聚,更是心灵层面的相遇,展现了古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第六首

南去北来多邂逅,忽然俱在寺门中。

赏析: 描述的是作者在不同地方遇到彼此的经历。“南去北来”表明了他们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忽然俱在寺门中”则可能意味着在这些偶遇中,他们共同进入了同一个寺庙或场所,这里象征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或命运的安排。

第七首

青油车子过斜阳,风飏湘帘出画裳。
曾在石家筵上见,是谁香气试猜详。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辆青油车子在斜阳下经过,扬起的尘土仿佛能闻到湘帘飘逸出的香气。曾经在石家的筵席上见过这样的场景,但具体是谁的气息却难以辨认。这种模糊和不确定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使得读者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充满了好奇。

第八首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其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孝仪与其他人的看灯体验,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尽管他置身于人群之中,但他似乎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而非外在的热闹。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现了个体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九首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其十一)
赏析: 这首短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的场景进行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深层情感。它不仅仅赞美了节日的美丽,更是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种赞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歌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即在繁忙的节日生活中,人们应更多地关注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连接。

王彦泓的《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捕捉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意象,是了解明朝文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可以深入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看法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